张非一家做客《实话实说》
改名叫张空谷并没有特殊意义,只是想避免重名
18日上午,记者从清华大学获悉,该校发往四川的录取通知书于今天寄出。这意味着,四川省南充市考生张非(现名张空谷)将有可能在本周五收到录取通知书。
这位名副其实的“高考怪才”,从2003年开始,三次参加高考,每次都超过清华和北大的录取分数线。但这个在高中成绩优异的“天才少年”,却总因修不够学分而从名校退学。另外,由于历次参加高考后,所在中学都会给他3000元至10万元不等的高额奖学金,他也因此落下了“考霸”“为赚奖金的职业考生”等网络骂名。
为此,记者专门采访了这位处于舆论风暴中的怪才——张非。
怕自己的经历影响录取 问:再次被清华录取,将怎么面对?
答:在没拿到通知书之前,始终担心不录取我。
问:你担心什么?
答:毕竟我有那么多经历,我怕会影响我在老师心目中的形象。
问:准备用怎样的心态迎接你的第三次胜利?
答:平常心吧。
考进名校后就没了目标
问:为什么一到大学就犯网瘾?
答:到大学后发现自己没了目标,只能在游戏中寻找征服的满足感。
问:这次再接到录取通知书后,会有什么学习计划吗?
答:有计划,这次我绝不会像以前那样贪玩,一定会戒了网瘾,好好读完4年。
问:那你每次退学回家复读时,为什么没犯网瘾?
答:我有很明确的目标,就是考上好大学。
必戒网瘾,父母是自己最大的动力 问:如果再次到北京去上大学,你准备如何让自己戒掉网瘾?
答:父母对我付出了这么多,就是我最大的动力。之前我一次次伤他们的心,真的很对不起他们。
问:那你想过到北京后将如何面对自己曾经的同学、现在的师兄吗?
答:我会主动接触他们,尽管现在人家已上到大三了。我想让自己的生活圈子变得更透明,让性格更开朗。
比起在名校上学,那点奖金算什么 问:你对电脑那么情有独钟,以后想进入IT行业吗?
答:我喜欢的不是电脑,只是沉迷于电脑游戏。我向往的工作是一个技术类的工种。
问:有媒体称你家的经济条件较困难,你几次参加高考的奖金应该能缓解家庭压力吧?
答:我不是“考霸”!谁不想在北大、清华上学啊,这种说法很不负责!比起在这些学校上学,那点奖金算什么?两次退学我也很痛苦,我是个需要帮助的人,我不想被别人骂!
改名叫张空谷,只是不想重名 问:你改名了,是不是有重新做人的意思?“空谷”两字应该是取自诗圣杜甫的《佳人》吧?“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有什么特殊含义吗?
答:我复读时发现叫“张非”的人很多,后来爸妈建议取“幽居在空谷”之意,就改叫“空谷”了。我也不知道有什么特别意义,但没有“戒除网瘾,重新做人”的含义。
问:父母对你一定非常呵护吧?
答:今年媒体报道我的事,他们压力很大。不说别的,光是应付媒体采访,他们就要奔波不停。据《法制晚报》
张非高考史 2003年
分数:606分
考入学校:北京大学
专业: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高考奖励:3000元
退学原因:迷恋上网,2004年7月,7门必修课不及格
2005年
分数:703分
考入学校:清华大学
专业:数理基础科学
高考奖励:10万元
退学原因:再次深陷网络,因学分不够,于2007年1月自动选择退学
2007年
分数:677分
考入学校:清华大学
专业: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高考奖励:5万元
未来:?
网友:别让“张非事件”重演 据张非说,他在考入名校后突然失去了目标,只能在游戏中寻找满足感。对此,网友潘科任在博客中发表了《谁能拯救张非的“婚姻”》,点击率迅速上千。他认为,要加强中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才能避免第二个张非。
谁能拯救张非的“婚姻”
不要结了婚才去培养感情 许多人将“张非事件”怪罪到高校的管理,不能说这种说法是错的,但此观点过于片面。等大一新生入学才去进行专业教育、职业生涯指导,才让他们了解学习目的,难道不晚吗?
当前,高考就像“媒婆”,不少家长和教师对中学生的专业选择“指腹为婚”,糊里糊涂地把孩子“嫁”了,然后再“培养感情”,有的甚至连“感情”都免谈,只为了“光宗耀祖”“继承香火”。
忽视对中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将使他们难以发现自己的专长,在学习时缺乏动力、乐趣和目标,为了考大学而考大学。据有关调查显示,湖北某高校70%的学生表示自己除了作业以外无事可做,而50%的学生都把课余时间用来上网、玩游戏。此外,大一新生逃课和主动退学事件也在逐渐增多。
想要防止更多“张非事件”的发生,中学阶段就不能只关注考试分数,要加强中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以免他们走进大学后突然变得失落、盲目。
(责任编辑:张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