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化的形势
而这一切,在3个月前还不明朗。
新医改方案之争看似观点辈出,纷争不断,但总结起来就是两种不同观点:即一是政府投钱给供方,公众享受免费基本医疗。
“8个方案,每个论述切入点,展开角度具体不同,但核心思想归为两类。”参与方案评审会的专家称。
从去年9月开始,两派观点一直在各种领域激烈交锋。
在公众媒体上,李玲访谈的标题“医疗服务市场常常是越竞争越贵”和刘国恩访谈的标题“医疗改革让市场更好地发挥作用”,醒目地摆在一起。
而市场派观点代表北师大顾昕和北大教授周其仁更是利用各种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
争论引起了政府部门的注意,有部门甚至专门为双方组织了辩论擂台赛。
去年10月,当政府主导派学者李玲为中央政治局举行的第三十五次集体学习讲课后,业内普遍认为,医改基调已定,争论终结。下一步就是等待医改方案出台。
然而,形势却在3个月内发生了变化。
两会期间,尽管医改仍是热议话题,但高层并未公开表态。而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展现的医改原则和四个当下医改重点中,均未出现政府主导字眼。
5月,国务院出面部署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试点工作。
5月底,8方案评审会上,多数方案或多或少的吸纳了市场派观点。
“决策者巧妙地运用智慧,绕开了争论。”上述专家分析。
争论之后的争论
然而,争论还刚刚开始。改革现有医保制度所带来的利益调整,足以掀起新一轮争议。
“现有城镇职工医保未能很好地发挥促进第三方购买、医疗费用公平负担和分散医疗费用风险的功能。”顾昕称,目前医保机构未能代表参保人的利益,购买医疗服务。而是采用了最不利于费用控制的“按项目收费”的办法。这样一来,医疗机构甚至有意诱导参保者购买非医疗产品。这说明,现有的医保管理制度设计需要改革。
同时,即将开展的城镇居民医保,和城镇职工医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三者间的管理机构是否应该整合?
更敏感的话题是,庞大的医保基金如何有效管理,避免风险?医保管理机构能否破除垄断,引入竞争?药品价格由医保机构代表参保者谈判而定,那掌握药品定价权部门是否愿意?
刘国恩表示,下一轮的医改话题将会在这些方面的利益博弈方之间展开。
此外,相关部门如何围绕社会医疗保险制度,进行相关配套改革,也是备受关注的焦点。
目前公立医院占绝对主导地位。在供方市场竞争不充分、供给紧缺的情况下,“购买服务”可能会在现实中面临困境。有关研究人士表示,这样,进行公立医院改革、放开民资进入医疗市场的门槛等配套改革就必须跟进。如果不解决医疗机构运行和管理机制,市场派预想的医改目标最终不能达成。
医改争论将是中国公共社会的一个长期话题,一系列卫生公共政策将在这些争论中明晰。
[上一页] [1]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