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扬
上海基层的财政预算民主化试验“点菜”
白切鸡、炒青菜、榨菜肉丝汤——这是108名惠南镇人大代表7月15日的午饭菜单。
这一天,上海市南汇区惠南镇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二次会议召开。
从2003年底开始,惠南镇政府每年兴办的实事工程项目,都是由镇人大代表来决定。这些项目所涉及的资金,占到政府预算支出的15%以上。
“实事工程”并不新鲜,人大监督政府花钱也不新鲜,可是实事工程上什么“菜”、“消费”多少全由人大代表来“点”,这在国内还没有其它先例。
这个来自基层的民主化改革个案引起了上海市人大的关注,惠南镇悄悄进行了三年多的试验,目前正在向整个南汇区推广。
1.5亿元的菜单
这是惠南镇人大代表今年以来的第二次相会。年初的第一次人代会通过了今年需要执行的实事工程菜单,具体花费也写进了惠南镇的财政预算。
半年后再次开会,有一项特殊议程——审议通过一个有关“点菜”的《惠南镇实事工程实施办法(草案)》。“将‘代表点菜’制度化,才能一直推行下去。”惠南镇人大主席周华忠说。
7月15日下午,人大代表们被分为六个小组,分组讨论这个经由法学专家、民主问题专家们反复讨论修改的草案。
《实施办法》草案规定,每年在政府征询项目时,人大代表可以把自己了解的群众要求上报,而最终入选菜单的是那些得票多且普遍需要的实事项目。
比如,增加就业岗位的项目在2003年以来历年的菜单上都占据重要位置。倪辉军代表任村委会主任的明光村征地较多,大部分被征地的村民都得到政府的鼓励和帮助,在上海市区找到了工作,有的还在浦东国际机场当上了保安。
倪说,去市里工作的人还可以得到惠南镇政府200块的补贴。2006年的“菜单”上写着,惠南镇“新增就业岗位2300个,政府支出1107.87万元”。
在2005-2006年度实事工程代表点菜中,提高合作医疗报销比例也以高得票率列入实事工程的菜单。
惠南镇加大了对合作医疗资金的投入力度,合作医疗专项补贴经费从2004年度的83万多元增加到2006年的580万元,报销比例由2004年度的35%增加到现在的55%,再加上大病统筹报销的部分,解决了不少农民的因病致贫问题。
在“菜单”确定、项目列入预算后,还有一个项目公开制度,以便让政府在执行过程中接受人大代表和民众的监督。
在永乐村的村务公开栏里,记者看到2007年2月张贴出的一份《实事工程建设情况》,其中涉及到村宅白色道路建设140万元,开工日期和完工日期都有注明。
7月15日这天的分组讨论气氛并不热烈,《实施办法》顺利获得全票通过。但有些代表在会后说,“实事工程”这个名号不太响亮,没有和别的地方的实事工程区别开来,还是要把“点菜”的概念叫响。
“点菜”有时也会遇到些意外。
明光村附近的一个十字路口没有红绿灯,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在政府向代表征集菜单时,倪辉军把“安装红绿灯”的要求写了上去。
可是,这个“菜”最后没有出现在菜单上。一位分管交通的副镇长把倪找去,向他解释缘由:装红绿灯属于区交警大队的职权范畴,惠南镇作不了主,而且安装红绿灯的路口需要4万人次以上的人流量,这是硬规定。最后,还让倪填了一份对这一结果满意或不满意的表格。
“周点菜”的创意
“点菜”的创意来自惠南镇人大主席周华忠。
2003年,上海实施新一轮乡镇撤并,惠南镇和相邻的黄路镇、盐仓乡的一部分合并。五十多岁的周华忠来到惠南镇人大担任主席。(按照《地方组织法》规定,我国乡、镇一级人民代表大会举行会议时,由选举产生的主席团主持会议。)
合并前的黄路镇是个穷地方,合并后,原来黄路镇的百姓提出很多要求,希望通过修路、造桥改善落后面貌。
可是,“村村都有难念的经,而政府财力又有限,哪些事先做哪些后做,政府也吃不准”。周华忠说。
刚到人大履职的周华忠,想到了征询人大代表的办法。
先是镇政府下发实事工程项目征集通知,由人大代表下到基层向农民了解情况;再将征集到的实事工程信息汇总上来,整理筛选。2003年底,这些信息收集到一百多条。
“群众对工程项目的要求相对分散,只能选择大家都需要的项目先做。”于是镇人大主席团编制实事工程征询表,发给每个人大代表“点菜”,在代表点菜完毕后,镇人大办公室将各个代表点出的菜单进行汇总,按照票数多少对拟实施的各个工程项目进行排序。在预算总限额内,排序靠前的实事工程项目优先入选。《实施办法》规定,入选项目所需的资金,应该占镇财政预算总支出的15%以上。
然后,根据当年的政府财力状况形成实事工程项目方案,并最终提交人代会审议,赋予法律效力。
2004年的实事工程中,花费1100万元改造黄路地区农村水网、花费669万元扩建黄路学校食堂等等,都是“点菜”排序前10的项目。
“以前政府和群众视角不一致,政府认为的‘实事’在老百姓眼里可能是形象工程,现在人大代表‘点菜’决定,上的都是百姓想要的工程。”周华忠说。
当然,有些金额巨大的项目会超出乡镇的财力所及。遇到这种情况,镇人大会将情况向区一级人大反映。
“15%”的可复制性
惠南镇的“点菜”改革在不为外界所知中推行了三年。直到2006年底,上海市人大培训工委调研员周梅燕来到惠南,发现了那些令她兴奋的“菜单”。
长期关注基层民主的周梅燕看来,作为全国经济中心的上海和地处一隅的温岭不可同日而语,改革正因为发生在上海,才更有推广的意义。
周梅燕联络了中央编译局和几大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相约在今年7月15日同赴惠南镇观摩人代会,并帮助周华忠起草《惠南镇实事工程实施办法(草案)》。周华忠的惠南镇人大主席到今年底将任期届满。周梅燕担心他离任后,“点菜”无法继续推行,因此希望通过这个《实施办法》,将改革作为制度巩固下来。
关注惠南改革的并不只周梅燕一人,7月15日惠南镇人代会当天,上海市人大代表工委的郑海生处长也出席旁听。由镇到区再到市,改革的影响力因为上海市人大的推动而逐渐扩大。
如今,同属南汇区的周浦镇、航头镇、芦潮港镇都在试行“实事工程、代表点菜”,南汇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谈林福说,“区人大打算将惠南镇的《实施办法》下发到各个乡镇”。
“点菜”的创意者周华忠因此得了“周点菜”的绰号,他甚至给远道而来、参加上海人大培训的贵阳市乡镇人大代表讲起“点菜”课。
而研究者们最为关注的,是惠南改革的可复制性如何。
此次列席惠南镇人代会的陈奕敏是温岭市委宣传部理论科科长,人称“陈恳谈”。他将民主恳谈引入新河镇的预算监督审查,将所有的财政预算细化,由人大代表和普通百姓评头论足,促成人大对政府预算执行的审查、监督和修正。
掌管财政权的惠南镇政府拿出预算的15%由人大代表决定分配。陈对“15%”这个比例尤其感兴趣。他觉得新河镇将100%的财政预算都拿出来,虽然在民主上迈了一大步,但在推广上却举步维艰。
预算民主恳谈从1999年就已开始,但直到现在也只在新河镇搞过。陈曾试图游说温岭其他乡镇仿效,但往往过了人大主席这关,又过不了乡镇党委书记或镇长这关。
“大多数基层政府都不愿意将预算细化并对社会公开,因为这样一来政府的财政机动性会减少很多。”陈奕敏说,“而惠南镇的15%,是公共财政的民主化,既发挥了人大的作用,也在政府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15%”可以在乡镇一级横向复制,那么向区、市、省一级纵向复制的可行性又有多大?
对此,陈奕敏认为,乡镇一级的财政总额有限,在此基础上的创新才成为可能。如果到区、县乃至省市一级,“点菜”执行起来就要复杂得多。“技术上越复杂的东西越不容易推广。”
但他对基层民主实验的推广仍充满信心,“今天拿出15%的财政预算民主化,今后就可能是30%,50%。尤其在上海这个城市进行的基层民主改革,就更具有标杆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