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军队干部培养制度改革的浪潮,一个新型人才方阵在上百所普通高校迅速崛起。他们不是军校学员,却承载着军人的光荣与梦想;他们学习生活在地方高校,毕业后却要成为光荣的军队干部;他们就是国防生群体。
八一前夕,记者走进南昌航空大学,感受海军国防生别样的学习成长历程。
把忠诚写在“八一”军旗上
青春的梦想充满浪漫,军人的理想写满奉献。从青年学子成长为合格的“准军官”,军政基础教育训练是国防生的必修课。
南昌,八一军旗升起的地方。驻校选培办充分利用红土地上丰富的革命传统教育资源。第一堂思想政治课,他们把课堂设在了“八一”起义纪念馆。后来又相继走进“八一广场”、“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等教育基地,追寻先辈奋斗的足迹,把军魂意识一点点融入青春的血脉。
直线加方块的旋律中,磨砺身心,感悟军人职业的“内涵”。张兵,一个文静、略显瘦弱的女孩,走进记者的视野,不仅因为她充盈军味、男性化的名字,更因为她在强化训练中的优秀表现。
7月的南昌,骄阳似火,空气潮湿得能捏出水来。站军姿,汗水顺着下巴、手指颗颗滚落,不一会儿,每个人的身边就形成了三块水渍。暴露在阳光下的肌肤被晒黑、直至脱皮。
烈日“烤验”之后,是暴雨的“洗礼”。豆大的雨滴击打着脱皮的肌肤,又疼又痒。战术训练,摸爬滚打,身上多处摔伤,鲜血和汗水流在一起。
捧着军训“优秀学员”荣誉证书,张兵在发言中说:“这次训练,使我明白了,做国防生,不是选择一份谋生的职业,而是选择了奉献的责任!”
目前,南昌航空大学在校国防生培养规模居海军签约院校首位。国防生不仅军政素质优良,而且学习成绩优异。他们中57人次受到省级以上表彰奖励,508人次受到校级表彰奖励。毕业生中党员数占77%,获奖学金、考研过线率均高出普通学生15%以上。
蓝蓝的海蓝蓝的梦
在南昌航空大学,具有“航空母舰”造型的海军楼,被师生们称为校园风景“名片”。驻校选培办主任卢漭介绍,海军楼所在的地方原来叫“卧龙岗”,规划海军园区建设中,把“卧龙岗”改为“卧龙港”。
天蓝蓝,海蓝蓝,用海洋文化浸染国防生蔚蓝色的梦。走进海军园区,海军广场、文化长廊、宣传壁画、展厅,处处洋溢着浓厚的海防文化气息。
打绳结训练。丁香结、单花结、水手结,班长的示范看得大家眼花缭乱。烈日炙烤下的甲板,两个多小时的训练,胶鞋被烫得发出难闻的糊味,豆大的汗珠洒落在甲板上,衣服上结满了白花花的汗渍。
来不及喘口气,又一道命令下来。“X舱破损进水,实施损管部署。”接到命令,国防生紧急进入战位。“开始堵漏。”指挥员下达指令,吴琛和刘文举冲上去,将堵漏箱准确扣在“破损处”,其他同学密切配合,6分钟结束“战斗”。
损管、防化、航海,训练科目一个接着一个。随着航迹的延伸,海上风浪也越来越大,不少同学晕船呕吐,但是没有一个人因此影响训练。
海洋文化的滋养,海军特色科目的训练,为国防生融入水兵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截至目前,从这里毕业分配到海军部队的国防生,通过“4+1”培训后,83%的学员走上了骨干岗位。
科学发展打造“昌航”模式
南昌航空大学是一所有着悠久国防军工历史的院校。学校国防生领导小组组长、党委书记王国炎动情地说,我们要始终坚持正确处理学校的小利益与军队现代化建设、维护国家安全根本利益之间的关系,多算国家利益的“大账”,少算学校投入产出的“小账”。
学校和驻校选培办调研论证,开拓创新,在实现科学发展中破解组织机构、基础设施和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等一系列难题。他们相继成立了全国首个国防生工作领导小组,建设全国首家海军军事园区等等,创造了国防生培养工作的“八个第一”。
他们组建起地方高校第一支专门的国防生军政训练课程教学和管理队伍,比照普通高校二级学院的设置,成立了全国首家海军学院。
他们将500学时的国防生军政训练课程,统筹安排,全部纳入学校教学计划,确保了国防生文化专业学习和军政训练两不误。
他们抓住新校区建设的契机,筹集资金3000万元兴建了集教学、办公、军政训练、住宿、生活娱乐为一体的“海军国防生军事园区”,实现国防生集中居住和军事化管理。
昌航模式,创造了有利于高校发展、军队人才培养和国防生成长的“三赢”局面,发挥出显著的国防和社会效益,受到总部、海军业务机关的高度关注和好评。近日,海军还将在该校举行国防生选拔培养工作现场会,推广他们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