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晔 实习生赵昕教室里4排日光灯全亮着,能容纳100人的大教室却只坐了7个人;全部的自习学生集中在两三个大教室就能坐下,却零散地分布在整个教学楼的几十间教室里,因而每间教室都亮着灯。
当下正值暑假。
这是记者7月16日晚上8时在北京某名牌大学主教学楼看到的一幕。
“节约用电,坚持以够用、节约为原则,充分利用自然光,白天尽量不要开灯。”这是2005年7月24日全国学联制定并发出的《全国大中学生共建节约型社会日常行为公约》中明确提出的号召之一。
如此算来,该公约至今已发出近两年了。
节能,大学生在行动 同济大学团委日前进行的一次节能调查显示,当问到“如果见到无人的教室亮着灯;阳光灿烂的日子,房间也亮着灯等,你是如何做的?”有近四成的人表示,看见浪费现象就会主动去制止,有一半同学表示偶尔会制止浪费现象,只有近一成同学面对各种浪费无动于衷。这表明,大多数学生有较强的节能意识。
湖南湘潭大学学生小杜的一次小小经历印证了这个结论。
有一次,他在水房洗衣服,因为临时要接个电话,忘了关水龙头就出去了,“等我回来,水龙头已经不知道被谁关上了。”不只是小杜,他周围的同学也大多有过类似经历,越来越多的同学已经注意到随手关水、关电这样的小事。
近两年,大学校园中各种“绿色社团”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同学们节能意识的提高,与这些社团开展的节能活动也是分不开的。这些社团在校团委的指导下,通过新鲜有创意的方式进行环保宣传,利用学科优势发明环保节能的新装置、新产品,往往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北京林业大学的环保社团“山诺会”为了减少一次性筷子的使用,在学校人流最密集的地方用收集的一次性筷子摆成墓碑的形状,非常具有视觉冲击力。“现在,全校所有的食堂都看不到一次性筷子了。”“山诺会”副会长张子超说,为了方便外出时随身携带筷子,减少一次性筷子的使用量,他们还制作了几百个筷子袋。同学们也很支持这个行动,活动第一天就发放了110多个筷子袋。
清华大学在节约型校园建设主题教育活动中,发动全校200多个团支部,征集了1048条节约“金点子”。哈尔滨工业大学以节电为突破口,要求全体教职工和学生在办公室和实验室等公共场所做到人走灯灭,杜绝长明灯;计算机、仪器设备在不使用时要及时关闭电源。南京师范大学的团员青年组成“节能之星”小分队到居民小区宣传节能知识,自费印发材料并购买节能灯。
不光在高校,中学校园的节能活动也同样精彩,许多中学团委积极响应公约,把节能活动搞得有声有色。上海市延安中学等全国多所中学向师生们发出“绿色校园环保节能”的倡议书;湖北秭归一中高三学生谭灵焱利用业余时间发明的节能发电机,还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节能,有意识没习惯” 在同济大学的这份调查中,我们还发现,参与调查的100多名学生中,平均每个人都有将近两种浪费电能的坏习惯,而且这仅仅是针对同学们日常的寝室生活。如果将范围延伸,那么浪费行为就更为严重。为什么大学生们有较好的节能意识,而在付诸行动时却不尽如人意呢?
“尽管我们的同学有节能意识,却还没有养成节能的习惯。”这是同济大学调研得出的结论。
家住山东青岛的冯女士告诉记者,她有一个正在上大学的儿子,每次洗澡都要洗上一个小时,而且一回家就随手把所有的灯都打开,离开后也不注意关上。为此,冯女士经常提醒儿子,儿子虽然虚心接受,但往往是当时改正回头又忘了。
全国十届人大代表、皇明太阳能集团董事长黄鸣认为,现在的青少年不注意节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家庭因素来讲,家长过于宠爱孩子,不希望孩子吃苦,养成了他们大手大脚的习惯;另一方面,社会上对于成功人士的宣传也存在很大问题,单纯地渲染一些成功人士以豪华车代步,出入高档饭店,住所装饰奢华的形象。这会让学生们误以为奢侈浪费就是高档的生活方式,下意识地去效仿,忽略了对节俭朴素优良传统的继承。
在某些团学组织开展的节能活动中,还存在重宣传,轻习惯养成的问题。往往几块宣传板,几条横幅,一个倡议书就成了节能活动的中心内容。湖南某高校的大学生陈磊告诉记者,学校里的环保社团也曾做过减排节能的宣传活动,把同学们浪费粮食和水电的照片贴出来,效果很震撼。该社团还发起了一个节能签名活动,同学们很踊跃地签名,做出节能承诺,可是活动结束之后“一切又回到了老样子。”
“越是社会精英,越需要接受节能教育” 中国农业大学的小徐是个爱干净的女孩子,可是在学校洗澡的时候总是有点“心惊胆战”,而且需要“眼明手快”。“因为洗澡的时候只要水龙头里的水一流,卡里的钱就在飞快地减少。”
小徐表示,自从学校澡堂实行插卡计费的方式以来,大家在洗澡时浪费水的现象明显减少了,以前在洗澡时顺便洗衣服的现象也几乎看不到了。现在,即便是在自己家洗澡,她也会下意识地想到水表上转动的数字。“这样的节水意识,是被"逼"出来的。”
据同济大学统计,学校在学生宿舍楼安装电卡后,人均用电量比以前减少了45%;在节水方面,学校新装了IC卡智能洗浴龙头和开水龙头后,节能幅度达40%以上。2006年全校实际能耗支出与全年预算相比,有将近1200多万元的节余。根据教育部《二○○六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2311所。如果每所学校都能把节能降耗落到实处,那么全国每年仅高校就能省出上百亿元的能耗开支。
和澡堂插卡计费、宿舍安装电表等硬性措施相比,发布节能公约、开展节能教育等不容易在短期内见效的活动又是否必要呢?
“越是社会精英,越需要接受节能教育。”黄鸣在自己的博客里这样写道。
具体到学校,黄鸣认为,要求学生养成节能的习惯,首先学校的领导、老师和学生骨干要带头增强节能意识,注意节能的细节。黄鸣告诉记者,身为公司老总,他出行一般都坐火车,夏天办公室空调的温度也都控制在26摄氏度以上,他写博客的草稿纸用的是钢板的包装纸。所以,在集团内部也就慢慢形成了节俭的风气,能手写的材料就不打印,员工们的稿纸也大多都是钢板的包装纸。“这种自上而下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的吴志军教授也曾在课堂上表示:“除了加强节能宣传力度,系统的教育也是一个有效的方法。”在吴教授看来,“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就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在国外的大学都是作为主流课程来教学的。
黄鸣还建议,在学校里应该建立起一种民主化的节能体制,把不好的行为曝光,学生们可以弹劾相关的责任人,“就算是校长也不例外,”黄鸣说,“做错了就要出来道歉,接受批评。这样才能保证全校都处在一种自觉接受环保观念的良好环境中。通过一些硬性规定和举措,可以让学生们逐渐养成节能的好习惯,真正把节能行动进行到底。”
本报北京7月20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