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下旬以来,洞庭湖水位上涨,大批田鼠迁移,总数达到20亿只。它们溃堤坝、毁良田,“把草根都吃光了”。电视画面上那黑压压、一片片的鼠群,让人看了触目惊心。洞庭湖区鼠进人退,称得上是一场灾难。如何治理鼠患,一时成为舆论热点。
就在鼠患猖獗的同时,洞庭湖所在的岳阳市发布消息:政府将斥资3.2亿元对岳阳楼景区进行修整和扩建,并称之为“彰显历史文化名城底蕴和魅力的"名城工程",又是岳阳人民期盼了多年的"民心工程"和"实事工程"”。消息传出,质疑声音不少。
在同一个地方政府的管辖和责任范围之内,那边鼠患成灾、良田绝收、人民群众不得安生,这边耗费巨资、大兴土木、打造可能得不偿失的景点,两件事同时发生,总感到不那么协调,有些荒诞,不禁想问一句:治鼠患与建景点孰轻孰重,哪个更合民心?
洞庭湖区闹鼠患不是一天两天了,而是多年隐患,只是以往的灾害不似今年这样严重罢了。“较大规模的鼠患时隔几年就在湖区不同地方暴发,反而使人们忽略了灾害程度”。所以,没听说地方政府未雨绸缪,有什么特别的防治措施。这次鼠患大暴发,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的同时,也暴露了从市到乡镇、村都没有建立长效防范机制的问题。面对洞庭湖区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严重后果和惨痛教训,作为一方百姓“主心骨”的地方政府,除了迅速行动、组织灭鼠,不应该深刻反思、从长计议么?鼠患已经逼得田退、人退,百姓不得安生,治理鼠患不是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实事工程”么?
岳阳是历史文化名城,岳阳楼更是名满天下。修建扩建景区或许没有什么错,但比起眼前的鼠患来,怎么说也是次要的。即使抛开鼠患,从岳阳的可持续发展角度看,岳阳楼景区的扩建也非首要工程。别的不说,到过岳阳楼的人恐怕都有印象,站在楼上看洞庭,湖岸裸露、湖水远去,水天一片浑浊,早已不复当年范仲淹描述的“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的景色了。由此说来,先把洞庭湖治理好,恢复岳阳楼周边的生态环境,远比扩建景区重要得多。倘若“彰显历史文化名城底蕴和魅力”的思路只围着岳阳楼本身转,花再多的钱,修得再金碧辉煌,孤零零一座“旱楼”,周边再跑着老鼠,岳阳楼还是岳阳楼么?
治鼠患与建景区孰轻孰重,哪个更合民心,在这个问题上的选择,实际上反映的是政府执政理念。忽视鼠患灾害的紧迫或者硬上景区工程,也许既不违纪也不违法,但从职守的角度看,却显示了执政者的思想境界和职业素质。治理鼠患费时费力,短期内难见成效;扩建景区既增加GDP,又光鲜地摆在那里,功利者自然会选择后者。然而,这显然不应该是执政为民的政府和官员的选择。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有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当下,岳阳市政府何妨先解民忧(治理鼠患安抚民生)后思安乐(扩建景区发展旅游)?否则,未免愧对自己治下的黎民百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