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参战没损兵,伊拉克战争让蒙古受益
来自蒙古的阿萨亚19岁参军,两年后他成为联合国第150维和营的士官。他离开冬季苦寒的蒙古,前往盛夏气温达摄氏40度的伊拉克古巴比伦遗址附近的希拉赫,负责看守联军的查理营塔楼。
据英国《泰晤士报》16日报道,在阿萨亚抵达伊拉克16天后,他向一名自杀炸弹客驾驶的一辆满载炸药的货车开枪,这是阿萨亚驻伊半年间,惟一的一次开枪行动。在其余时间里,他则向美军学英语、打台球、读小说。他的英勇表现使他赢得了蒙古当局颁发的军事奖章,并获得负责看守该基地的波兰部队颁发的银星勋章,并使他成为蒙古老家的名人。
奉派前往中东执行维和任务的蒙古部队不到1000人,至今仍无任何折损。蒙古是少数因为这场战争而受益的国家之一。
蒙古4年前与美国共同挥师至今,仅耗资120万美元,蒙古部队抵伊后,立即获得粮食、新制服、作战装甲、夜视装备,美国总统布什并允诺拨款1450万美元汰换蒙古部队的装备。参战还使蒙古获得其他好处,包括以1.7亿至3亿美元的援助。
在伊拉克的经验使蒙古有机会参与联合国更多的维和任务。首批驻伊部队返国后,蒙古政府主动参与其他维和行动。8国集团还因此准备整修乌兰巴托附近一座前苏联时期的旧基地,使其成为联合国部队在北亚的训练基地。而维和部队每月1000多美元的薪水也让蒙古士兵得到了实惠。
不过,目前蒙古正设法在伊拉克局面失控前全身而退。“现在,蒙古上下从军方到外交界都在谈论撤军问题,”蒙古战略研究所研究员奥图巴亚尔说,“这是蒙古进入联合国维和行动的敲门砖,现在蒙古已经不像以前那样需要这个敲门砖了。”奥图巴亚尔说,蒙古的人口不足300万,目前在伊拉克还没有人员伤亡。但是一旦出现士兵遇袭伤亡事件,蒙古人的反应将无法预计。“现在我们仍然不清楚蒙古人民对于自己士兵在国外遇袭的敏感性究竟如何,因为他们毕竟不是为了保卫自己国家而走出国门的。” 本报特约撰稿 靳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