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河北唐山7月21日电 题:京津冀合作不断打破“行政壁垒” 稳步推进环渤海区域开放
新华社记者 马书平 胡梅娟
7月21日,天津滨海新区与唐山市签订经济合作协议书,两地将合力打造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共同推进区域市场的建设,加快天津港和曹妃甸港的战略合作,并在政府间建立每年至少一次的协商对话会。
专家认为,这是京津冀建立越来越紧密区域合作关系的重要举措之一,这种稳步推进的合作以打破“行政壁垒”为最大特点,为环渤海区域经济一体化奠定了良好基础。
河北省委常委、唐山市委书记赵勇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这次合作“可以说突破了很多区域行政管理"瓶颈",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区域经济合作”。
此前的7月19日,唐山和秦皇岛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将共建冀东经济隆起带,开辟了河北省内沿海城市之间合作的先河。
3月12日,首钢和唐钢联合建设的精品钢生产基地——新首钢在曹妃甸开工建设。北京焦化厂也以“零污染”的理念全部搬迁到唐山的京唐港区。
去年10月,北京朝阳区和秦皇岛市北戴河签订了区域小范围合作协议,重点在文化创意产业上进行对接合作。
河北经贸大学教授梁勇说,国家为促进环渤海经济一体化出台了一系列利好政策,然而真正的问题在于打破“各行其是”的“行政壁垒”。
按照唐山和秦皇岛签订的《冀东区域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两市将分别成立冀东区域合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两市合作工作,并将联手清理和废除妨碍合作的政策性、体制性障碍,破除地方壁垒,实现两市的政策环境一体化。
同样,为履行两地经济合作协议,天津滨海新区和唐山将建立两地招商合作机制,双方在招商过程中,相互介绍适合对方的项目;组织引导双方企业、商会、行业协会进行相互交流,积极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等民间组织在区域合作中的协调作用。
河北省社科院院长周文夫指出,这些合作协议的签订和相互之间合作的深入,改变了传统行政区域划分,形成区域联动协调的发展格局,改变了过去只注重本地发展的情况,形成区域合作共谋发展的新局面,“是不断打破"行政壁垒"的表现”。
周文夫说,相对于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很落后,人们的思想观念也相对滞后,“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给这里的官员和百姓带来了震撼和思考。环渤海区域市场发育的成功,将帮助各种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
唐山市市长张国栋认为,创造了一年财政收入264亿元的唐山人认为自己创造了地震后的人间奇迹,“可是对比东部沿海城市,在观念、步骤、措施上就落后很多,区域合作能够帮助环渤海区域的城市相互借鉴、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天津市委常委、天津滨海新区工委书记苟利军表示,这几年滨海新区的发展得益于区域合作,到目前世界500强企业已经有82家在滨海新区投资建厂,大大提升了滨海新区的经济发展质量。
“区域合作有利于区域产业链的延伸,有利于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和布局,也给国内外企业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苟利军说。
(责任编辑:张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