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水为邻、拥有港口的城市无疑是幸运的,它可以充分利用舟楫之便,与世界各国开展更为广泛的经贸往来。而远离大海江河、一度望洋兴叹的内陆城市,现在也可以不必因为没有港口而遗憾了:一种没有水、没有船的陆地港口——“无水港”的横空出世,正在挑战着人们的传统思维——2006年12月6日,由石家庄内陆港有限公司与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的石家庄“无水港”合资项目正式签约。
一个不临海的内陆港口,会给当地带来什么?带着这个疑问,记者来到石家庄“无水港”进行深度“探营”。
“无水港”缩短时空距离
华北制药维尔康有限公司是石家庄最大的药品制造公司之一,现在该公司100%的货物已通过石家庄“无水港”进行进出口贸易。公司销售部吴经理告诉记者,从石家庄到天津港走高速也有400公里的路程,货物进出口的通关手续或者是跑到天津口岸直接办理,或者是在石家庄报关后再到天津进行转关报关。如此一来,最快也需要3—5天时间。
“现在我们进出口贸易当天即可"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在"无水港"内"一站式"完成订舱、报关、报验、签发提单等一切通关手续,相当于把海港搬到了内陆。如果货物需要查验,海关人员只要到"无水港"的保税仓库进行查验即可,随后开具相应手续。”吴经理说,“无水港”虽然没有水,没有船,但是具备了除装卸船以外所有港口功能。如今,石家庄海关、检验检疫、银行、保险等查验机构和相关单位已经进驻“无水港”建立了办事机构。
除了节省时间,企业通过“无水港”完成进出口还能大大降低运输成本。“过去从天津港运货过来的集装箱是空车回去,实载率只有50%。现在依靠"无水港"信息平台的互通,可以从石家庄再装货回天津,实载率提高到100%,运输成本的降低直接导致进出口货物成本降低。”招商局物流集团(天津)有限公司河北分公司总经理助理杜宝忠对此有测算。杜宝忠和记者算了一笔账:与企业传统的自主完成运输、报关、检验、吊装、港杂和港口操作费等相比,每标箱可降低300元左右,按进出口贸易1万标准箱计算,可节约费用300万元。
“无水港”的巨大吸引力
“没有"无水港"之前,河北省乃至周边区域的企业可能会直接选择从天津港进出口,那么现在,河南安阳以北、山西阳泉以东、河北保定以南、衡水以西区域内的企业,都会选择通过石家庄"无水港"进出口。石家庄又成为这些地区的中转枢纽,可以发展支线运输,石家庄的"无水港"越做越大,从天津港进出口的货物就会越来越多。”在分析发展前景时,石家庄“无水港”有限公司总经理吕守成非常有信心。
总投资2.68亿元、规划占地326亩的石家庄“无水港”作为华北地区最大的国际物流园区,是河北省政府批准建立的首家集铁路、陆路口岸为一体的国家二类口岸。它将形成汽车及零配件、药品及纺织、服装、粮油、建材等多项目、多内容的物流中心。目前,中海、天远、东方海外等十几家船公司以及石药集团、招商局集团、中国金鹏等大型国际公司已经以此为平台,开展进出口贸易和国际货运业务。
(下转第2版)
(上接第一版)
“预计未来10年,石家庄"无水港"年吞吐量将达到40万标准箱,货运量达到150万吨,外贸进出口总额将超过70亿美元。”天津港驻石家庄“无水港”办事处主任倪培华如是说。
可见,“无水港”是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天津口岸与内陆城市口岸合作、实施“区域大通关”战略的结晶。
服务腹地 覆盖中原
作为已跻身世界深水大港10强之列、同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个港口建立了贸易往来、集装箱航线超过100条的天津港,七成以上过货量、近六成集装箱吞吐量和五成以上贸易额来自中西部地区。天津口岸为腹地而建,因腹地而兴,2006年天津口岸进出口总值达到1018.85亿美元,增长24.4%,成为全国第四个对外贸易额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的口岸。
“外商不看你有没有海,只看你有没有港。这些内陆地区建了"无水港",一下子就进入了外商视线,一步就迈进国际市场”吕守成分析说,“如今,石家庄"无水港"也成了国际港口,这将大大提高石家庄的知名度,改善招商引资环境,"无水港"将会成为内陆区域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加快国际间合作的一个重要支点。”
如今,天津与腹地11省市区共同签订了《北方地区大通关建设协作备忘录》,12个口岸办共同签署了《建设内陆无水港合作意向书》等多个文件,建立起口岸合作长效机制。围绕着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多种形式,这些地区也将形成的多行业、多功能的综合经济体系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商业金融等第三产业高度发达的口岸经济区域。无疑,“无水港”承担着使“内陆地区”变成“沿海地区”的重要角色。
天津港总裁于汝民更是明确表示,天津港要实现港口功能建设的率先发展,首先就要加强内陆“无水港”建设。到2010年,力争在内陆经济腹地有贸易往来的14个省会城市或主要的集装箱货源生成地普遍建立“无水港”,完善天津港与内陆运输通道,实现“无水港”、天津港与国际航运的贯通,形成国际多式联运体系,建立“无水港”电子信息平台,实现天津与腹地的通关作业一体化,进一步提高通关效率,为内陆地区开通一条连接港口、通向世界的“黄金水道”。
本报记者李夏 通讯员吴慧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