绽放在铁路口岸的一朵“金花”
———记哈尔滨铁路局齐齐哈尔车辆段满洲里运用车间涉外“三八”女子检车班工长赵金花
人物检索:
赵金花,女,50岁,哈尔滨铁路局齐齐哈尔车辆段满洲里涉外女子检车班工长。在涉外检车岗位工作20年来,她先后发现各类车辆典型故障98件,查堵各种事故隐患6350余件,创造了安全检车137万辆无漏检的骄人成绩,为国家避免了损失。同时,她带领班组人员义务修理破损车辆,每年为国家节省几十万元。在她带领下,班组荣获了2005年度“全国先进女职工集体”、2006年度黑龙江省“五一巾帼奖”和黑龙江省“五一劳动奖状”等荣誉;她个人2004年、2005年连续两年荣获满洲里市颁发的“口岸功勋奖”,并获得2006年度哈尔滨铁路局“先进女职工”和“先进生产者标兵”等荣誉。
赵金花在与俄罗斯检车员共同确认车辆故障
赵金花在组织班组学习
引子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6月,呼伦贝尔大草原蓝天如洗,绿草茵茵,如诗如画。
我国最大的铁路口岸满洲里口岸就坐落在大草原的怀抱里。穿过绵延起伏的绿野,一列列满载木材、钢材、化肥、原油等物资的列车从俄罗斯进入我国国门,素有“欧亚第一大陆桥”之称的满洲里由此愈加繁盛起来……
这些源源不断运输货物的国外列车进入我国国门最先过的一关就是“车辆外观检查”,如果因为丝毫马虎而把俄方“带病”(车辆零部件有损坏)的列车放进来,既会给国家造成经济损失,也会造成国际影响。
所以,有人说这个关口的工作是“给列车体检,为国家把关”。而把守这一道关口的就是我国铁路系统唯一全部是女性的涉外检车班———哈尔滨铁路局齐齐哈尔车辆段满洲里运用车间涉外“三八”女子检车班。
赵金花,就是这个检车班的工长。
2007年6月的一个上午,记者在满洲里口岸列检站场见到赵金花。
刚和赵金花寒暄几句,车站调度就通知她们马上接检一列油罐车。于是,记者跟着赵金花体验了她的一次作业过程———
阳光没有遮拦地瀑泻下来,紫外线极其强烈。早晨还需穿长袖衣裤,这时气温已达30摄氏度。
赵金花和她的同事傅伟分别从列车的两侧开始她们的工作———“平行作业,呼喊应答”,对俄罗斯车辆做外观技术检查。
一辆车要看到上百个部件,大到车轮、转向架,小到基础制动的圆销,最小的开口销直径只有4毫米。赵金花一边查看车辆相关部位、零件,一边记录。
一节、两节、三节……,15米、30米、45米……,看车体、抄车号,下蹲、抬头、探身,按着规定动作这儿摸摸,那儿敲敲,70辆车每辆都要重复这样的动作。头顶是毫无遮挡的烈日,脚下是被晒得发烫的道砟石,身边是在太阳照射下热浪逼人的油罐、车轮、钢轨,空气中还有油罐散发出的刺鼻的气味……
从站场下来时,我们每个人都已经是汗流浃背了。
赵金花擦一把脸上的汗,笑着对记者说:“我们边工作就边洗了回"免费桑拿",脚下还有"足底按摩"”。
———就是这样艰苦,就是这样乐观。赵金花已经在这个连男人都叫苦的涉外检车岗位上工作20个年头了。
20年艰苦环境下的默默奉献,20年平凡岗位上的孜孜追求。赵金花———百万铁路职工中的普通一员,就像呼伦贝尔草原上的“萨日朗”(蒙古语“草原的花朵”),不畏严寒酷暑,不惧狂风暴雪,静静地绽放在国门下、铁路边,吐露着沁人的芬芳,展示出一名中国铁路职工国家利益至上、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为口岸增添了一抹耀眼的金色。
“作为一名工人,工作岗位就是我热爱国家、热爱企业、追求事业成功、实现人生理想的平台。”
1975年,高中毕业的赵金花被分配到满洲里铁路车辆段工作,做过采硝工、电焊工。然而,在父亲这位“老铁路”的影响下,赵金花心里一直有一个情结———“不直接和列车打交道,就不算一个真正的铁路工人。”所以,她一直希望自己的工作能直接接触到列车。
当时,满洲里铁路车辆段运用车间有“南列检”和“北列检”之分。“南列检”的工作对象是国内列车,“北列检”的工作对象是俄罗斯来的货运列车,属涉外列检。列检工作技术要求全面,劳动强度大,从来都是男职工“一统天下”。
随着中俄贸易的升温,过货量越来越大,车辆段决定在“北列检”成立一个涉外女子检车班。
赵金花觉得“当一个真正的铁路工人”的机会来了,毫不犹豫就报了名。她憧憬着———自己身着中国铁路制服,拿着检点锤,检测一辆辆国外的列车,能够在外国人面前展示中国工人的形象,直接维护国家的利益,那是多么令人骄傲的事啊!
得知赵金花要报名到女子检车班时,丈夫王德才劝她:“我在列检干了十多年了,那活苦累脏不说,而且责任特别大。尤其还要没白没黑地倒班,你们女人干不了,你就别逞能了!”
“女人怎么了,你们男人能干列检,我们女人也照样能干!既然组织上给我们女职工设了这个岗位,就是对我们的考验。你就等着瞧吧!”丈夫到底没有拗过脑子里正飞扬着美好理想的赵金花。
1987年3月,在别人的疑惑和家人的不理解中,赵金花和另外11名从各车间调来的女职工组成了全国铁路系统唯一的涉外女子检车班。
然而,现实与理想之间的路是需要用长期的辛苦付出铺就的。
真正走上列检岗位后,赵金花才体验到这里是多么艰苦,这里有多少困难———作业站场四周没有人烟,近乎荒野;夏天,皮肤常被草原强紫外线灼伤;冬天,手脚常被刺骨的西伯利亚寒流冻紫。检车业务要从一点不会学起;经常赶上和丈夫同时上夜班,年幼的孩子无人照顾……
不到一年时间,女子检车班的12个人就被这些困难“吓”走了一半。赵金花心里也有些动摇了。
是与父亲的一次谈话,使她坚定了留下来的信心。父亲说:“任何工作都会有这样那样的困难,绝对理想的岗位是没有的。但是,任何岗位却都是与企业、国家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的,都可以做出理想的业绩,关键就看你能不能在一个岗位上脚踏实地,坚持到底。”
赵金花心里仔细琢磨着父亲的话:是啊,成立“三八”班不容易,把“三八”班保持住更不容易。本来俄罗斯检车员对中国女同志检车就抱有怀疑,说我们坚持不了多久,现在,我们集体打退堂鼓,不是让人家看不起了吗!再者,作为一名工人,有一个工作岗位仅仅是为了养家糊口吗?我们热爱国家、热爱企业、追求事业成功等这些高于生活需求本身的情感和人生理想不都可以在这艰苦的工作中实现吗!
“我一定要在这里坚持下去,当一个出色的涉外检车员!”从此,赵金花把检车员这个普通的工作岗位当成了自己作为一名铁路工人实现理想、体现人生价值的平台,不懈地努力。
岗位艰苦,能磨练人的意志;信念坚定,能铸就人的品德。西伯利亚的寒风没有击退赵金花的意志,她有离开的理由,也有离开的可能,但是她始终没有离开。
一次,父亲的朋友看赵金花工作很辛苦,就主动想把她调到一个适合女工的工作岗位,被她婉言谢绝。又一次为她调换工种,她还是坚定地说:再坚持坚持吧!
这一坚持就是20年。20年中,赵金花带着“畅通金桥,为国争光”的使命,把一名检车员的价值体现得淋漓尽致,不仅自己取得了骄人的业绩,而且还带出了一支敢打硬仗、永不服输的队伍。
据统计,20年来,赵金花在工作中先后发现各类车辆典型故障98件,查堵各种事故隐患6350余件,创造了安全检车137万辆无漏检的好成绩,为国家避免了损失。同时,她带领班组人员义务修理破损车辆,每年为国家节省几十万元。
现在,在满洲里口岸,一提“北列检”,谁都知道这是一支了不起的“娘子军”;和俄罗斯口岸的工作人员说起“金花”,他们准会向你说“中国工人,哈拉少!中国姑娘,哈拉少!”(“哈拉少”即俄语“好”的意思。)
“岗位技术是咱工人的立身之本,如果技术不过关,就是"失职",那不仅给咱女同胞丢脸,也给咱中国铁路工人丢脸呀!”
检车员是车辆检修系统中技术含量比较高的岗位,要求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对所有的车辆构造要心中有数,对运用车辆的检查和故障判断必须清楚。
20年前,“三八”女子检车班刚组建时,人员来自四面八方,有搬运工、油线工、油工、车工……12个人分别来自7个工种,都是对列车检修技术一窍不通的“门外女”。
都是女的,又不懂技术,能不能在检车岗位干下去?单位上上下下对她们表示出怀疑的态度。和她们交接的俄方检车员也投来奇怪的目光———女人能干检车员吗?
“岗位技术是咱工人的立身之本,不会咱可以学,如果技术不过关,就是"失职",那不仅给咱女同胞丢脸,也给咱中国铁路工人丢脸呀!”赵金花说到做到,义无返顾。
已经是6岁孩子妈妈的她搬来《车辆构造》、《检车员手册》、《国际联运车辆使用规则》等这些过去从未接触过的技术书籍,把检车作业标准、车辆工作原理等抄写下来,制作成一张张小卡片,随身携带,要求自己一天背10道题。她家里,床头、厨房、卫生间……凡是抬眼看到的地方都贴上了她抄有技规的纸条。丈夫开玩笑说:“我们家挂起了万国旗,快成联合国了!”她还给丈夫规定,只要休班一天必须帮她提问10道题。
为了挤出更多的时间学习,赵金花总是给丈夫、孩子做最省事的“煮挂面”。而且一边做饭一边背题,经常把饭做糊了,一家人只好“望饭兴叹”,临时对付一口。赵金花总是愧疚地对丈夫和儿子说:等我技术过关了,一定请你们!
打那以后,赵金花在家学技术的习惯20年一直没有变,直到现在。20年了,她的儿子还说妈妈做的饭不好吃。
那阵子,为了尽快掌握检车技术,赵金花学得如醉如痴。下班碰见路过的列车,要么站下来听听动静,看它运行有没有什么异常情况;要么眼睛盯着一晃而过的列车,练习记车辆上的8位数编号。看到停靠的车列,她就上前逐个零部件数、逐个认;对着列车一遍遍地练习检车员“一钻两跨三探”的基本动作,一遍遍起来、蹲下,抬头、低头,经常练得头晕恶心直呕吐。
就这样,赵金花很快就掌握了检车员技术知识,并在实践中提炼总结出一些独特的经验和诀窍。她在作业中摸索出了“一步不白走,一眼不白瞅,一锤不白敲,故障不漏掉”的作业程序,积累了“五官并用”的作业法,每一步走到什么部位、每一眼看到哪些零部件,都有相应的次序和要求,极大地提高了班组的工作效率。
20年来,俄方车辆总在更新,赵金花的学习也没有停止。在不断学习和实践中,赵金花练就了一双列车外观技术检查的“火眼金睛”,一次次捍卫了国家利益,避免了企业损失。
一次,中俄双方检车员在共同确认车辆故障时,俄方检车员对赵金花在《不良车辆登记簿》上填写的关于“轴箱盖反位”一项提出质疑,拒绝签字。
赵金花就把俄方检车员带到现场,指给他看。俄方检车员蹲在那里看了半天,冲着赵金花两手一摊,肩膀一耸,意思是说“没有问题呀!”俄方检车员认为,经过他们检查过的车辆,中国女检车员不可能再发现故障。
赵金花告诉他:“轴箱盖反位的毛病在近处一般瞅不出来,你得距离它三四步远,找个角度才能瞅出来。”一边说,一边拉他后退几步看。俄方检车员这才看清楚,向赵金花树起了大拇指,说:“哈拉少!”
还有一次,俄方3538次列车到达满洲里宽轨站内,赵金花像往常一样接检,一辆一辆细心地查看着、敲打着。当查到第31辆时,她突然听见声音不对劲,再仔细一查找,发现位于隐蔽处的制动梁脱落。
内行人都知道,制动梁脱落,极易发生车辆颠覆重大事故,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其后果不堪设想。当赵金花将情况与俄方检车员交接时,俄方检车员瞪大眼睛、张大嘴巴,惊讶得半天没有说出话来。最后冒出一句中国话:“你,厉害!孙悟空!”
赵金花不仅自己学技术,还带动姐妹们一起学,用她的话说就是“不让一个姐妹掉队”。班组一有时间就组织大家学习,每月班组出题考试,经常不定期组织业务表演、比赛。这些年,赵金花先后带过9名徒弟,现在个个都是技术一流的检车员。去年,班组13名参加技能鉴定考试的姐妹在赵金花指导下,有6个人的成绩名列车间检车员的前10名。
熟练的技术业务,为做好工作提供了保证。2006年,满洲里口岸过货量实现历史性突破,赵金花带领班组姐妹们全年检车72万辆,无一漏检。截止到今年6月,“北列检”实现安全生产21815天。
“吃苦耐劳,无私奉献,是咱工人的本色;能用自己的劳动为国家创造一份价值,是一名工人最大的光荣。”
赵金花的工作是一项技术活,也是一项体力活。每天一交一接需要检车40多列,每看一列要走2100多米,一个班下来就得走20多公里路。但她20年如一日从没退缩。
爱穿爱美是女人的天性,赵金花具有这种天性,但工作中没有这种可能。作业时,“严禁戴妨碍视觉、听觉的色镜、帽子或其他防寒遮盖物,有冰冻时可在脚上绑扎草绳或草鞋以防滑倒摔伤”。赵金花知道,这是规章,“是工人就要遵章守纪”。常年在尖刺的道砟上行走,常常把鞋磨穿了一双又一双,她就从亲戚、朋友、邻居那里要来旧鞋穿。一次,赵金花在下班的路上看到有双胶鞋差不多能穿,就拣了回来。因为这事,“还和老公干了一仗”。
满洲里口岸地处我国高寒地区,贝加尔湖冷空气、西伯利亚的寒流首先从这里进入我国,这里一年有半年以上是冬季。而且,风灾是满洲里市主要灾害之一,年平均大风日数为40.1天。而检车员的工作又是在室外空旷的站场,不管冬天夏天,不管白天黑天,也不管刮风下雨,只要来车,就得马上去接检。尤其是冬季,你穿得多厚实,寒风都能给你打透,在外面呆不上半个小时就会冻得直哆嗦。赵金花和姐妹们经常是一不注意就被冻伤手、脚、耳朵、脸。
2004年圣诞节那天,一场罕见的暴风雪袭击了满洲里,气温下降到了零下40多度,风雪刮得人们站不稳脚、睁不开眼,整个站场已经积雪没膝。
本来以为夜里雪能停下来,可是到了后半夜雪还在下。
“走,检车去,别等雪停了,不然,就会影响明天换装!”赵金花毅然带领两个姐妹走向了站场。
这一夜,她们几乎是手脚并用地在雪里爬着检完车的。由于车体的很多部位被大雪埋上了,赵金花就用冻得不听使唤的双手扒开积雪,照转向架、敲闸瓦、趴在雪地上看制动梁,每个环节都按部就班,丝毫不马虎。鼻子冻白了,就抓把雪搓一搓;脸冻青了,就用冰凉的手套捂一捂;脚冻木了,就使劲跺一跺。一列车平时用四五十分钟就能检完,那天用了两个多小时。
就这样,她们那个晚上接检了4列车。检完最后一列车时,已经快天亮了。连冻带饿,又累又委屈,回到待班室时,赵金花和两个姐妹抱头痛哭———这样的天气,这样的夜晚,呆在暖暖和和的家里多好啊,哪个女人出来受这份罪呀!她冲着窗外的风雪大声喊道:“我不干了!我再也不干了!”
然而,这只不过是一时的气话。
对赵金花和她的姐妹们来说,克服客观环境的恶劣需要巨大的力量,而克服恶劣环境带来的恐惧———夜间检车时的内心恐惧,则需要更大的胆量。
漆黑的野外站场,长长的车体两侧,一边一个女人,打着光线微弱的手电检车时,四野寂静,只能听到脚踩在道砟碎石上的“哗啦哗啦”声,有时一只野猫突然跳出也能把人吓得半死。
为了克服心理的恐惧,赵金花和姐妹们发明了“大声喊叫法”,作业中的呼唤应答一律把声音提高八度,以给自己和对方壮胆。
赵金花告诉记者:“起初,夜晚检车时越想心里越害怕,是硬着头皮挺啊!现在习惯了,胆儿也练出来了,晚上走夜路也不知道害怕。”就因为有这胆量还吓跑过偷自行车的贼呢!
20年来,赵金花没有因为环境恶劣、劳动强度大而漏检过一次,没有出现过一次安全生产责任事故。
“发现问题是职责,压缩滞留车,给国家减少损失也是我们的份内事。”只要是对国家、对企业有益的事,赵金花和姐妹们都愿意付出,从不讲份内份外。
由于各种原因,站场内一旦发生车辆滞留现象,不仅会造成车位紧张,而且会给国家造成经济损失。每当这时,赵金花就带领姐妹们利用工余时间,义务对滞留车辆进行维修,每年为企业和国家节省几十万元的滞留金和赔偿费。
去年大年初二,站场上破损严重的滞留车一下冒出了11辆。正在家里和家人团聚的赵金花知道后,立即招来几个姐妹,在寒冷刺骨的站场给破损车换件、维修,经过3个多小时的抢修,破损车全部修复,投入运用。据统计,仅去年,赵金花带领班组成员利用工余时间维修车辆,就为国家节约资金40多万元。
正常情况下,检车时如果发现故障车,就应该拒收,待俄方排除故障后再接收。但是,赵金花知道,车辆拒收就意味着货物拒收,这直接影响到口岸过货效率和客户利益。所以,每次发现故障车,俄方人员进行修理时,赵金花和姐妹们都守在旁边帮忙,给他们递工具、打下手。俄方人员不理解,为什么她们要做这些与自己薪酬无关的事情。可赵金花她们心里有数:这都是国家和企业利益的需要。
当我们钦羡赵金花的吃苦精神、奉献精神和她取得的成绩时,她谦虚地说:“干工作哪有不吃辛苦的!吃苦耐劳,无私奉献,是咱工人的本色;能用自己的劳动为国家创造一份价值,是一个工人最大的光荣。”
“事业和家庭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很重要,但我始终认为追求前者更有意义;两者兼顾最好,如果不能,那就让家庭受点委屈、做出点牺牲吧!”
在赵金花的心里,工作比什么都重要。她说:“事业和家庭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很重要,但我始终认为追求前者更有意义;两者兼顾最好,如果不能,那就让家庭受点委屈、做出点牺牲吧!”
赵金花刚调到“北列检”时,她的丈夫在“南列检”,俩人都是检车员,经常“碰班”(两人同时上下班)。这可就苦了孩子了。那时孩子不到6岁,白天可以放在幼儿园,晚上就只好“狠心”地把孩子一个人锁在家里。
每逢赵金花上夜班,孩子都会眼泪汪汪地扯着赵金花的工作服哀求道:“妈妈别去上班行吗?别把我一个人放家行吗?我怕!”赵金花经常是一狠心,把孩子往床上一放,用绳子系在腰上(以免孩子自己跑出去冻伤),说声“孩子听话,自己好好睡呵!”急忙就走。那时候,风是硬的,赵金花这颗当妈的心也是“硬”的。可是,当她身后传来孩子撕心裂肺般的哭喊声时,她的眼泪也一路不住地流……到单位时,脸上还流着泪痕。
亲戚、家人说赵金花“心狠”,可赵金花心里清楚:检车班就这么几个人,自己不去,姐妹们就多一份辛苦,工作就多一些损失。她总是在心里想:等我退休了一定好好回报亏欠家人的。可是,她的几个有养育之恩的亲人都没等到她的回报。
1997年正月廿三,赵金花当班。那天,住院的父亲病情突然加重,家里人劝赵金花别去上班了。赵金花想到这几天夜间入关车辆增多,班上人员紧张,就说服了家人,还是上班去了。然而,这一去,竟成了与父亲的诀别。半夜时,家里来电话说父亲病危。她一步一滑地赶到医院时,父亲已经停止了呼吸。赵金花跪在父亲身边,嚎啕大哭。穿完寿衣,安顿好一切后,她又急忙返回站场,强忍着悲痛把最后一辆车检完,才又回家。父亲临终时她没有在身边陪伴成了她一辈子的遗憾。
她是这样送走父亲的,也是这样送走公公、婆婆的。
2003年12月,赵金花的丈夫遭遇车祸,造成骨盆骨折住进医院。望着病床上的丈夫,她十分内疚,这些年欠丈夫的实在太多了。可丈夫理解她,总是说:“你上班吧,有孩子照顾我就行了。”那些日子,单位、医院、家,成了她时刻牵挂的地方。她不顾“三九”严寒,每天磕磕绊绊步行6公里往返于医院和单位之间,给丈夫送饭,参加检车作业,照顾孩子,从没请过一天假。
赵金花对家人“狠心”,可对班组的姐妹却关爱有加。谁家困难多、谁家老人体弱多病、谁家孩子小需要照顾、谁的身体不好等等,她心里清清楚楚,准会及时给予帮助和照顾。
在检车员岗位上干得年头长了,“三八”女子检车班几乎每个人都患有风湿、颈椎、腰椎、肩周炎等毛病,经常腰酸背疼。为此,赵金花就在家练习按摩、推拿,然后在班组给大伙当“义务保健医”,谁哪里不舒服了就让她用“赵氏推拿法”治一治,顿觉轻松不少。
在这种关爱和交流中,增进了姐妹们的感情,融洽了班组的气氛,更增强了班组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即将退休的吴玉萍说:“我真不想离开这个集体,退休后我准备来这里给大伙打替班,你们谁家有事尽管回去办!”
20年,在涉外检车岗位上孜孜不倦的追求与付出,赵金花得到的是同事的拥戴,亲人的理解和支持———
“"老赵",我们跟定你了!”姐妹们说。
“她有时候顾不上家,那是因为她太热爱工作了,是在忙正事,我支持她!”丈夫说。
“妈妈是我的偶像,我要向她学习!”儿子说。
采访中,我们看到了爱好文艺的丈夫早些年为赵金花写的一首诗———
我爱我的工作,更爱我们的列车
它满载着中俄人民的友谊
驰骋过多少高山大河
我要为你讴歌,我要为你拼搏
争做新时代的强者
把一切献给可爱的祖国
我们相信,随着铁路口岸的日益繁荣,我们的“金花”将绽放得愈加璀璨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