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农业,是指在都市化地区,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牧、渔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为人们休闲旅游、体验农业、了解农村提供场所。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于洪区从城郊型农业向都市型农业的过渡,形成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模式,实现农村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的生活方式,最终发展成为沈阳近郊的新型“后花园”。
都市田园的“代表作”
这里俨然成为沈阳现代田园的一篇“代表作”。在平罗镇的陆家村,村屯改造以后绿树成荫、路面洁净,万亩生态林蔚为壮观,林间有80万株树木。同时,蜿蜒5公里的崭新柏油路两侧“藏龙卧虎”,将形成16个设施农业龙头企业……
“于洪区北三乡,正成为沈阳人感受田园生活的新地带。”7月21日,于洪区副区长姜雷说,一条农业现代都市走廊正在形成。走过北三台子村的沈阳三山鹿业有限公司,可以看到东北难得一见的梅花鹿养殖花园;经过双树子村的靓马农业科技园,可以进行垂钓、观赏动物。
都市现代农业常常与郊区建设相混杂,如果放任自流,就有灭亡的危险。“向西北去!”于洪区区委书记王开军提出了该区农业发展的“两个不低于”:对农业的投入不低于本级财政预算的30%;对农业的基本建设投入不低于城建投入的30%。于洪区“西北大开发”战略,确立了发展都市现代农业的目标,引导外来资金落地,促成了“绿不断线、景不断链、三季常绿、四季花开”的喜人景象。
农民变工人
今年,沙河子村党支部书记李德权成为最忙碌的人,他一口气在平陆镇连续建设4个大型农业项目,引进韩国技术,斥资4000万元种植金针菇;引进美国技术,斥资4000万元种植双孢菇;投资数千万元,扩大采用加拿大技术的浮板菜基地……
“我们村的很多决策,都借了公司的力!”谈到村变集团公司的经历,李德权感慨地说。随着沙河子村的资本扩张,沙河子村的名字渐渐被一个新名字取代——北方科工贸集团公司。这个只有303户的“袖珍小村”,却创造了资本扩张产生的连锁经济奇迹:村民人人成为企业里的工人,退休有退休金,医疗费由村里报销。
随着沈阳扩城的加速,于洪区的土地变得特别珍贵,美国等发达国家,广东等国内经济发达省份,乃至沈阳母城的商业资本,纷纷向这块土地转移。以工养农、以工带农、以工促农的多元命题,被外来资本一揽子解决了。尽管全区农民人均耕地仅为1.62亩,但农民人均纯收入却由2003年的5700元增长到2006年的7740元。
西部农业的桥头堡
2000多头梅花鹿悠闲地在现代化放养区内“散步”,它们的饮食是多种名贵中草药;生殖区内,为防止即将生育的母鹿受惊吓,观察摄像探头一律选取没有噪音的高档产品。(下转3版)
(上接1版,)
于洪北三乡今年共投入1.3亿多元,改建了十大线、新蔡线、沈胡大道等公路,使乡镇路网四通八达。随着中心城市功能的拓展和产业的发展,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迅速向这里集聚。沈阳农业大学、沈阳药科大学等大专院校的专家、教授,正与企业联合开发梅花鹿粉剂、含片和胶囊等系列产品,一个个崭新的产业链条,正在梅花鹿产品深加工中不断延伸。
“于洪区发展现代都市农业,正与迎接沈阳母城辐射的过程同步。”区农林局局长宋威说,于洪区将逐步成为集工厂化农业先导区、贸工农一体化示范区、高效农业样板区为一体的新型农业经济区。3年后,北三乡农业生产总值将达到4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4亿元,实现出口创汇1.5亿美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000元。
通讯员贾宏峰本报记者傅淞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