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日报 进入论坛手机读报
这几天,大四学生们格外忙碌,找工作、送别宴会、互赠礼品、毕业旅游、包车回家、旧货买卖等等……催生了形形色色的“毕业经济”。某同学前段时间由于天天大吃大喝而体重猛增,与之相随的还有钱包日益干瘪。
据她估计,这最后一个月,将会花去平时生活费的至少三倍。
虽然一些毕业生们也把握商机,比如卖点自己的旧物旧书什么的,但一般都是不好拿又对自己没有实用价值的东西,实际上赚不了几个钱,或者说赚的那几个小钱甚至不够一顿饭钱。所以,“毕业经济”最终肥了周围的饭店、照相馆、复印店,甚至收破烂的。“毕业经济”正牵引起一条产业链,成为一块诱人的蛋糕,而为这块蛋糕埋单的人却是毕业生们的家长,因为毕业生们大部分还没有经济来源。
面对高额的毕业费用,许多毕业生也感到不堪重负,但是,用他们的话来讲,就是“再难也得"赶形势"”。而家长们也几乎都认可了孩子毕业前的高额花费。一旦与毕业挂钩,一切都显得理所当然。
毕业高消费,真的应该这么“正常”吗?窃以为,这种高档化、奢侈化、畸形化的消费倾向是不良社会风气在高校的一种反映。国人历来讲究人情,社会上的一些现象也自然影响着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不管家庭是否富裕,大学生们几乎从小到大都处于家中消费的核心位置,因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花父母的钱应该”的消费观念,而毕业又恰恰给他们胡花海用提供了一个堂而皇之的理由。这些严重“超标”的消费无疑给家庭增加了经济负担,也给社会带来了不良影响。其实,表达情谊也不一定要花许多钱,像以前的大学生,毕业时也就是相互留些鼓励的话语,但依然让人记忆犹新、回味无穷。
当然,毕业前大家交流感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把大量的时间和金钱都花在饭店、KTV里却是很不值得的。希望毕业生们都能自觉地给“毕业经济”这把旺火浇上几瓢冷水,也希望教育部门能够对学生的消费心理做一些必要的引导。
王秀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