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最近,有关中国高层领导活动的新闻报道中,出现了一些被一般媒体所忽视、但让普通百姓倍感兴奋和期待的信息:
一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吴仪6月20日、28日和7月5日,分别在江西南昌、江苏镇江和甘肃兰州三地主持召开了全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工作的东、中、西部三个座谈会。
吴仪在会上宣布,“为实现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的目标,国务院决定,加快建立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
二是6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在出席有关会议时宣布,中国开始“全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他称此举“是党中央国务院顺势而为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广大农村群众殷切期盼的一件好事,是党和政府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所办的一件实事”。
可以说,这两件事都是人们期待已久的、关系百姓切身利益的大事,都是公共财政让公众分享的具体措施和落实。在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中共十七大召开之前,更显示出第四代中央领导深得民心的“以民为本”的执政导向,已经从理论和思想层面,开始全面走向具体的操作层面。
谁也无法否认,当今中国的发展在某些方面存在着严重的失衡。特别是当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增长在经历了近30年举世瞩目的空前发展后,政治文明系统、社会发展系统等方面滞后和“不配套”的负面效应开始凸现。由于公民缺少对权力和资本的制衡,使得民众在“经济发展巨大成果”的“分享博弈”中不敌“强势集团”,成为利益分享的弱势群体。
比如在民生领域,不仅有被公众称之为“新三座大山”的高房价、上学难和看病贵这三大难题,而且还出现了失业者增加、就业压力加大等棘手问题;在经济发展领域,也出现了国民经济中消费率偏低和国民收入低水平下的“流动性过剩”;政治文明系统的滞后,使得中国社会贫富不均、两极分化严重,甚至出现了“二次分配”的逆向调节。尤其是作为社会稳固之基的中间阶层,更是成为特殊利益集团攫取财富的“觅食”对象。中国的房地产,可谓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被公认为“当今中国城市最大的不和谐因素”。
现一届中央领导上任伊始,就在“一片大好”的形势中清醒地意识到社会发展系统失衡所造成的这些问题的危险性和严峻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以民为本、执政为民”执政理念,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对中国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方向偏离和系统失衡的一个重大修正。
在本届领导人的发展观中,极为强调“以人为本”的核心,在强调“发展是硬道理”的同时,还第一次把“逐步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极大地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和促进社会和谐”作为和“发展”同样重要的执政党的“两大历史任务”。
最近,胡锦涛总书记在6·25重要讲话中创新性地提出:“全面把握我国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认真总结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实践经验,科学制定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行动纲领和大政方针,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带领人民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完成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我们可以仔细地品味一下,什么是“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什么是“新的历史起点”,什么又是“适应人民愿望的行动纲领和大政方针”。可以说,这样的“舆论先行”预示着在今年秋天召开的中共十七大,将为今后中国社会走向“共享式发展”和“逐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做出制度性的安排。新一代执政者潜心着力的从过去“唯商是瞻”到“以民为本”的历史性巨变,已进入到让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施阶段。
所以,虽然第四代中央领导治国理政上新的“行动纲领和大政方针”还要等到十七大才会正式推出,但其框架内一些子体系(如上述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及酝酿中的全民医保方案等)已陆续出台或正在筹划之中。
这些“信号”明白无误地表明,包括“新三座大山”在内的一系列民生热点问题,都将在十七大出台的“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行动纲领和大政方针”下,一一从制度的构架上得到根本的解决。
就拿被城镇居民公认为“新三座大山”之首、集中反映“逆向二次分配”及制造国民财富马太效应的由开发商主导的现有住房模式来说,在“新的行动纲领”下或将面临“彻底的革命”。一个让老百姓买得起房、住得好房的新的住房模式呼之欲出。据了解,日前国务院已派出多路人马前往各地调研城镇居民的住房情况,就是为建立温家宝总理早在去年就提出的“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住房模式”提供决策依据。
对广大人民来说,十七大将是带来更多经济发展成果共享、实现全面小康的空前而重大的“利好”。它既是执政党的“新的历史起点”,更是13亿中国人新的期待。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