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空,青冥浩荡,风自西北方古燕地来,大慈阁巍巍殿角的风铃,响出保定的千年遗韵。大慈阁为佛教建筑,矗立于保定老城区东南最高处,由此向西远眺,可见钟楼与教堂,它们风格迥异却同样有砖青色的穹顶;再向西侧,是清直隶总督署,一派青森森的建筑;衙门前高耸着那对无人不知的大旗杆,从旗杆向西,是曹锟旧宅光园;隔一条街再向西,有明代忠烈名臣杨继盛祠堂;署衙南面,有全国十大名园之一的古莲花池;于园中的水东楼向东望,可见清真寺保府式殿顶的新月;莲花池后门曾有御道,通向南城慈禧连夜脱逃时的行宫,与行宫同一条街西头,是极精雅的清河道署;署衙以西,即是李鸿章的淮军公所及祠堂,有徽式建筑的马头墙;与之遥遥相对,是一段残城墙,其砖如铁色,积苔斑驳,沧桑古久,标志着府城曾有过的威势时光。
保定,自13世纪重建保州算起,也近千载,曾经的府城,官衙民舍乃至商街,青砖青瓦黑门扇,虽直檐少饰,朴实无华,却极具个性。即便是宗教建筑,即便是安徽人在其治下的保定建祠堂,其十字架穹顶、马头墙飞檐,仍然默契地以同样的青砖瓦遵循本城格调,一体浑然。
保定,不仅有自己鲜明的面孔,同样有着特定的精神内涵。如果在夜的寂静中倾听,吹拂于燕赵大地鸣鸣嘶嘶的风声中,依稀可闻易水河畔两千年不散的悲歌,隐隐有桃园三结义的铿锵盟誓,可辨出祖逖闻鸡起舞的剑啸,杨家军守边的鸣镝,还有关汉卿戏文笙管哀音,更可遥听狼牙山崖顶上最后的怒吼,青纱帐白洋淀里正义的枪声,高蠡暴动大潮般的怒号,莲池学子的诵读,“二师”学潮的钟声,留法志士们拯民救国的议论……这声音,如今仍然回旋于城内城外。再数古今人物,自尧帝、荆轲、桃园兄弟到祖逖、杨延昭、杨继盛、颜元、关汉卿、王实甫、高蠡暴动英雄、“二师”学子、留法志士、狼牙山五壮士、放牛郎王二小,皆是大义忧国朴直雄健的汉子。形象鲜明的古城形象,底蕴深厚的精神内涵,构成了保定城的燕赵之风。
此城,内无燕子楼,外无百花州,与风流旖旎、清幽秀丽似无关联。自古士风大义慷慨,民气朴讷厚道,连乡音也慢重拙倔。如果综合城市特点和人文气韵融合成人的形象,乃一介布衣青衿底蕴深厚实诚倔性的男子汉。这“男子汉”,地处太行山下,燕赵之间,北毗京津,南邻省会石家庄,像个无职无衔而颇有底蕴的名士。
昔日名士,并不缺乏今天的风采,而今的保定,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已成为风流倜傥的名流。老城区,犹如这位名士的心脏,保留了旧时风貌,周围低矮的现代建筑,形成了鲜明的过渡带,连接着新城区林立的高楼广厦;园林、街心公园,流光溢彩,飞红滴翠,灵动着勃勃生机。
经过多年的绿色战役,太行荒山已经成为千峰耸翠的青嶂,狼牙山、白石山诸名峰簇拥着山下清西陵的红墙黄瓦,蔚为壮观。东有白洋淀,闪着明珠翠光。年年,保定人过完山上的桃花节又过淀里的荷花节。四季,草莓下市桃李上市,莲藕接西瓜,梨枣连蜜桃,磨盘柿唱完之后还有雪桃上场亮相……
底蕴深厚的城市,如家学渊源的老户人家,富过三代懂得吃穿,府城的大小餐馆,都能让外地人眼热涎垂,饕餮之后还得带上名铺的老鸡斋羊酱菜……
城西陵山汉墓出土的长信宫灯,似乎燃起了古城人对科技和工艺的兴致,曲阳石雕、定瓷、易县纹胎陶,工艺造型之美皆超越古物。长信宫灯的铸造在汉代属于高科技产品,陵山下的古城人正研究当代高科技产品,利用太阳能,不光家家屋顶可用太阳能热水,街心照明的红绿灯都在利用太阳能。
阳光下的保定城是美的,夜色下的保定城是美的,青黛色文化古建筑的屋脊,挑起历史文化名城的内涵和底气,它传承了城市的精神脉络,保定之为保定,只缘有此面孔有此精神。
这是一座面目鲜明符号清晰内涵深厚又与时俱进的城市,这座城市,正在建设中继续丰富着自己特有的面孔与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