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这个军旗升起的地方,近年来的经济发展也令人刮目相看。
2006年南昌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城镇居民年人均收入增长9%,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增长13%。经济发展了,要让人民群众得到实惠,这是南昌市委、市政府近年来突出强调的一个观点。
于是,市区的小公园、小广场明显增多了,居民们或是锻炼、或是休闲,很是惬意;各个街巷的1000多条小路也整修一新,一到夜晚灯光明亮。
经济发展的势头与关注群众的利益交相呼应,也使得南昌这个有着特殊历史地位的省会城市变成今日百姓宜居的家园。百姓门前有花园
家在市区抚生路上的居民钟淑贞一早一晚都喜欢到附近的桃花园广场转转,而住在广厦社区的居民龚伟也愿意到楼下社区的小广场去走走。目前,南昌市老城区开发建设的100多个社区小公园、小广场已基本完成,百姓门前300~500米之内就有一处花园绿地的规划成为现实。
公园、绿地分布不均,曾是南昌环境建设中的问题。几个大的公园,像人民公园、青山湖公园,集中在城区四周,而在人口密集的老城区里,却缺少供市民锻炼、休闲的地方。
为此,南昌市提出,在新区建设与旧城改造中,要舍得拿出最好的地段建公园、绿地,投资10多亿元用于城市绿化建设,精心打造了象湖风景区、灌婴文化广场、抚河公园、朝阳公园等,还建设了昌东大道、瑶湖大道、学府大道等30条道路风光带。“路修到哪儿,灯亮到哪儿”
在南昌,记者见到了几张拍摄于5年前的照片:一条名叫朱紫巷的街道,路面坑坑洼洼,水坑里还垫着砖头,居民们出行像踩“梅花桩”。
2005年,南昌市的“百路大会战”已在这里延伸开来,朱紫巷变样了,新铺路面1000多平方米,新栽树木120棵,不仅做到路通、水畅,还有树绿、灯亮。连年实施的“百路大会战”,市政府投资数亿元,对老城区470多条街巷、1000多条小路进行综合改造,笔直的水泥路修到百姓的家门口。
路面改造的同时,市政府还提出“路修到哪里,灯就装到哪里”,对老城区大小街巷的路灯全部进行改装,城市的亮化工程一路延续到千家万户。
一条条平坦整洁的街巷,一棵棵翠绿葱茏的树木,一盏盏新颖明亮的路灯,几年间奇迹般呈现在南昌的百姓面前。人们说,南昌城真是变了,让人感到既熟悉也亲切,熟悉的是这里依然涌动着革命历史的韵味,亲切的是在一种浓重的历史氛围中,人们的生活环境发生了时代性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