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鹤峰县紧紧围绕支柱产业,实施工农互动战略,锻造立体增收链,走出了一条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工农业互动发展、城乡社会和谐发展的新路子。2006年,实现县域生产总值13.8亿元、全地域财政收入1.01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5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55元。
立足青山做文章
鹤峰资源丰富。县里发挥资源优势,推出了对龙头企业给予资金扶持、提供优质服务等一系列政策,大力发展茶叶、烟叶、高山蔬菜、魔芋、水果、药材等六大产业。整合以工代赈、农业开发等涉农资金,对龙头企业扩大规模、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出口创汇等进行资金扶持奖励,逐步形成了“山上建绿色银行,山下创品牌产品”的农业发展模式。
该县在原有森林资源的基础上,确定了“无公害蔬菜基地”、“生态公益林建设工程”等一批生态农业示范工程项目,加大生态公益项目、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力度,加速生态家园建设步伐。通过强化山林管理,有计划地开发经济林,围绕“高效”和“精品”的思路,培植林业支柱产业,全县10万亩板栗基地、10万亩森林蔬菜基地已初具规模,建立以木本药材为主的中药材基地近22万亩。长友公司等一批涉林企业,打造了一批“绿色”、“天然”生态品牌,使鹤峰县的森林食品名扬海内外。
走工业强县之路
面对农业大县的工业化难题,鹤峰县用抓工业的方式抓农业,用工业现代化带动农业现代化,抓住茶叶、高山反季节蔬菜、箬叶等农副特色产品,打造绿色农产品加工工业群。长友公司的薇菜、香菇、板栗等产品主销日本、韩国等国家以及欧美市场,年出口创汇1100万美元,极大地促进了绿色食品产业的迅猛发展。
四两拨千斤。鹤峰县除了用龙头企业撬动民间资金投入农业工业化以外,还以长友公司为典型引路,使农产品加工业遍地开花。如今,翠泉茶业、白果茶厂、银洲公司等数十家企业形成绿色食品工业群,使全县绿色食品产值一路飙升。2006年,该县共有12家企业的37个产品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总产量6.5万吨,总产值1.5亿元,出口创汇1000万美元;全县11.5万亩茶叶基地整体获得了农业部无公害基地认证,绿色食品基地总面积达到20万亩。县里积极引导农民转变只顾生产不顾市场的观念,组建具有一定规模和水平的民间运销联合体,开展农产品销售工作,促进农产品向商品转化,让农产品增值增效。目前,全县已有35个产业协会,数千名农民经纪人“导”鼓农民腰包,带动农户6500余户增收2400余万元。
环境改善客商来
鹤峰县推行“政府企业各司其职”的政策,由政府抓战略规划、抓发展环境,企业抓项目、找市场。政府的工作重心从过去直接抓企业、抓项目转向抓规划、抓环境上来。他们缩减了审批事项,出台机关效能建设各项制度,要求各个单位在醒目位置公布办事流程和责任人,并全面实行政务公开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失职责任追究制等十项制度。
环境是气候,客商如候鸟。气候回暖,候鸟便纷至沓来。在外成功创业的鹤峰人成清波、陶全清、喻明国等纷纷回乡投资兴业。近5年来,该县新签约启动江坪河水电站、走马五氧化二钒、中技大厦、容美广场等开发项目,到位资金20亿元以上。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