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论坛手机读报
“致富路修到家门口,客运车通到村里头,老区步入新时代”。
7月17日,中央新闻媒体“老区新路”采访团带着对老区人民的深厚感情和美好祝愿结束了在我省太行山老区的采访返回北京。老区交通设施的巨大变化,老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老区人民阔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道上的精神风貌,给每一位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经济日报记者薛志伟的一句话,道出了采访团的共同心声。
为纪念建军80周年,中宣部、交通部共同组织由人民日报、新华社、经济日报、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科技日报、农民日报、中国经济导报、中国交通报等10多家主流媒体组成的中央媒体采访团,从6月19日起选择百色、大别山、沂蒙山、太行山四个革命老区,集中开展“走老区,看新路”系列宣传活动。旨在以交通建设为主线,充分反映革命老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反映交通建设尤其是农村公路建设在推动老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等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反映历史上相对封闭的革命老区在新时代的开放与崛起。采访团于7月14日到达我省,深入太行山老区,先后在平顺、武乡、左权、昔阳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和采访报道工作。
平顺是采访团山西采访活动的第一站。没有出乎记者们的预料,水泥路铺到了村里,客运车通到了门口,让记者们唏嘘不已的却是该县依靠“双通”工程大力发展农村物流。在寺头农村物留站,当听说从周围农村收购的中药材远销河北安国、河南禹州甚至台湾时,惊奇之外更多的是激动与兴奋。站长魏安根告诉大家,在旺季当地一个妇女挖党参可日收入100元以上,今年30吨党参已一销而空。通过这个物流站的运输队一年可运出山货200万斤,而修路以前人们只能靠一条扁担。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林妍说,修路带动经济发展见多了,但依靠公路大力发展农村物流还是头一次见识!在该县井底沟,大家被这里迷人的自然风光吸引,更被1500多米的挂壁公路所震惊和陶醉,在现场深深领略了太行精神和“资金不足精神补、水泥不足石头补、机械不足力气补”的“三补”精神。当一至十届全国人大代表、著名劳模申纪兰介绍说她第一次去北京开会,骑毛驴上长治走7天,而今仅需1个小时的亲身经历后感慨万千,由衷地赞叹党和政府以人为本,亲民、惠民的执政理念。在武乡县,采访团参观了八路军纪念馆,缅怀了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与当地老红军、老交通、农民、运输业户进行了座谈,既感受到了历史脉搏的跳动,又体会到了新时代的变迁。“老区人民在战争年代的牺牲和付出让我们震撼,老区人民在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道路上的自强精神让我们钦佩,老区发生的变化让我们惊喜,”新华社记者何俊昌激动地说,“在太行精神的鼓舞下,已经步入新时代的老区的明天一定会更好!”在左权县,采访团拜谒了左权将军烈士陵园,敬献了花篮。走了国道、省道,看了县道、乡道,领略了村村通、户户通,全方位感受了老区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大干交通基础设施所取得的成就,目睹了老区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分享了老区人民的喜悦。在昔阳大寨,大家登临虎头山,亲耳聆听了全国人大常委、大寨村党总支书记郭凤莲关于农村公路给大寨村带来的巨大经济、社会效益的情况介绍,表示一定要好好宣传老区农村交通建设成就,党的惠农政府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就,好好宣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老区精神。在“大寨二村”井沟村,看到“房在树中,人在花里”这样整洁的村容村貌,即将崛起的生态农业、民俗文化、农村旅游业,一致认为看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前景。农村道路加快了农村经济建设的步伐,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在南界都村,采访团深深地体会到了这一点,秧歌之家、曲艺之家、面塑之家、刺绣之家、花灯之家、民歌之家的表演让大家一饱眼福。听说这里的表演队已走出昔阳,走出山西,大家由衷地拍掌欢呼。“吃水不忘挖井人,走路不忘交通厅”,看见村民们自发地为省交通厅赠匾,采访团成员无不喝彩,为质朴的老区人民,为以人为本的各级政府。纷纷表示要通过自己的笔和镜头展现真实的老区,让社会各界更关心老区,更关注老区。
本 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