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记在重庆特大暴雨洪灾中牺牲的康波烈士
本报记者 杨傲多
让我们记住这位同行:康波,男,汉族,重庆市忠县人。1981年10月出生,2001年9月考入武警成都指挥学院,2003年5月入党,2005年6月毕业,大学本科,学士学位。在武警重庆市总队政治部新闻站当干事期间,先后5次受到各级嘉奖、3次被评为新闻报道先进个人,1次荣立三等功。
他的眼角好似流出了眼泪…… 2007年7月24日上午8时许,重庆市江北观音桥安福堂。一副“忘死救灾豪杰平功能史能碑舍身抗洪英雄壮举可歌可泣”的挽联让前来悼念的人为之动容。
这副挽联是写给一位年轻的武警中尉警官康波的。他生前是武警重庆市总队政治部宣传处新闻干事,此刻他正静静地躺在南山陵园。武警重庆市总队已批准他为革命烈士,并为他追记一等功。
2007年7月17日凌晨开始,重庆市遭受了116年来最强雷暴雨的袭击。沙坪坝区陈家桥镇降雨量达400多毫米,场镇被淹,部分房屋倒塌,交通、水电中断,万余名群众被困。
7月17日15时,重庆总队八百余名官兵奉命紧急施救。16时45分,总队组织力量驾三艘冲锋舟到灾情最严重的梁滩河两岸,实地查看水势和受困群众。康波在抗洪前线指挥部指挥长常建民副总队长带领下乘坐第二艘冲锋舟前往梁河滩。险情发生在返回途中。常建民说,他们刚返到梁河滩,就发现水流更急、水位更高了,正当冲锋舟强渡时,一个大浪打来,冲锋舟整个翻扣进洪水中,随船的康波落水失踪。总队前指随后派出十余艘次冲锋舟沿河搜寻,组织官兵和地方干部群众沿梁河滩两旁公路查找。
7月19日下午1时40分,在陈家桥丰文山村发现了被洪水卷走的康波的遗体。他的右手腕上还紧紧缠着数码相机。相机中,康波拍下第一张照片的时间是7月17日16时06分18秒,他的生命在一个多小时后永远定格在了17时17分14秒。他用不满26岁的生命为这个世界留下了最后的财富———还未来得及洗印出的37张照片。
6年的军旅生涯,康波几乎没给自己留下什么音像资料,他的遗物除了几身军装,就是524本书籍杂志、12万多字的读书笔记、8本网上下载的资料剪贴和他发表的370多篇文章。
7月21日下午,当记者赶到武警重庆市总队采访时,政治部主任卢成元声音哽咽地对记者说:“找到康波后我去看他,当我对他说,康波我来看你了,他的眼角好似流出了眼泪……”
名单中本没有他,他是争着挤上冲锋舟的…… 7月17日,重庆历史上非常特别的一天。
市区上空,炸雷轰鸣,暴雨倾盆。从16日午后至17日下午短短三十几个小时,山体滑坡,城市被淹,房倒屋塌,水利、电力、交通、通信、市政等基础设施严重损毁;上万辆公交车、出租车熄火,7条高速公路全部被迫封闭,机场两百多个航班不能起降……整座重庆几乎变成一座孤岛。
在灾情最为严重的沙坪坝区陈家桥镇,洪水如脱缰野马在街巷里奔涌咆哮,镇中心积水达五六米深。
武警重庆市总队官兵紧急出动,兵分数路赶往灾情严重区域……
总队新闻干事康波为总队汇集部队抗洪情况,加班至17日零晨3时,领导特意安排他当天休息。可当七支队800名官兵在总队抗洪前线指挥部指挥长常建民率领下,赶到陈家桥镇时,康波的身影也出现在了抗洪队伍里。他是在和领导“软缠硬磨”之后,钻进即将启动的汽车的。
15时50分,市抗洪联合指挥部命令武警部队组成侦察队,乘冲锋舟进入灾情危急区域,察看居民楼被洪水围困情况,以供联合指挥部确定救援方案。
当侦察队即将出发时,康波手提一部小型数码相机,再次主动请缨,坚决要求参加侦察队,他要以拍摄图片的方式为指挥部提供灾情资料。就在第二艘冲锋舟推下水,马达开始发动时,康波趟着齐腰深的水跑了过来,“我是做新闻的,这个时候就该在现场。”他不顾大伙的齐声反对,一下子跳进了冲锋舟。在他身后,冲锋舟掀起一股巨浪。
康波的同事告诉记者,从军校毕业分配到总队工作短短两年间,他跟随部队执行各种急难险重任务已达五十余次,每次跟随部队执行任务,康波总是冲在最前面。
暴雨如注中,他把雨衣给了一位战友,把救生衣扔给了一个孩子…… 暴雨如注,洪涛汹涌。冲锋舟剧烈颠簸着,在被洪水吞没的街巷中穿行,突击队员们仔细地察看着一栋栋被洪水围困的居民楼。挺立在最前面的康波一直高举着手中的数码相机,用一幅幅真实的画面再现着灾情。突然一个巨浪扑来,手持相机的康波差点被猛然翘起的小舟甩进水中。
“小心!”常建民大声提醒。此刻,常建民才猛然发现康波身上的救生衣不见了。一问才知,上船之前,康波发现一名战友没有雨衣,就把自己的雨衣披在了战友的身上;看见一个在洪水中向安全地带转移的男孩,就随手一扔,将自己的救生衣给了这个男孩。
“波儿从小就是一个懂事、孝顺的孩子,”母亲文学萍说起康波,不住地落泪。文学萍说,因为家里穷,康波很小就学会了干家务活,6岁他就会做饭,因为个子矮,每次上灶,都要搭一个小凳子垫脚才够得着灶台。
虽然有家务拖累,但康波的学习从未落下,高考时他取得539分的好成绩。以他的成绩,完全可以上重庆大学等重点高校,但他为了减轻家庭经济负担,选择了武警成都指挥学院。
步入警校第一个月,学校下发100元津贴费,他拿出50元寄给父母。捧着儿子寄来的钱,母亲文学萍大哭了一场。孩子越是懂事,母亲越感到难过。
战友们说,康波是个把帮助别人真正当作一种快乐的热心人,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他总爱说这么一句话:“没问题,交给我来办吧!”
我们实在无法判定,假如康波不把救生衣送给他人,他不幸遇难的那一幕是否还会发生。但毫无疑问,当他把救生衣给了他人之时,实在是把生的希望给了他人,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
船翻的瞬间,他手里还死死握着数码相机…… 大雨不止,狂涛咆哮,队员们完成灾情考察任务,乘冲锋舟返回。行至被洪水淹没的梁滩河桥上时,洪水从河的上游翻滚着向下游奔涌。突然,一个大浪翻卷着向冲锋舟压来,横穿河流的冲锋舟猛然向右侧翻,坐在左侧的康波被抛进洪水,瞬间消失在滔滔洪水之中……
“康波在落入洪水的瞬间,右手还死死握着那部数码相机,”身负重伤、躺在病床上的战友杨仕金告诉记者。
一位资深摄影记者含泪告诉我们,如同冲锋陷阵的战士,即使倒下身体也总会向前扑倒,康波将相机缠在自己的手上,是要与相机和相机中的珍贵资料生死同在。
康波在日记中这样写道:“穿上橄榄绿的警服,儿时的兵梦成真……我时时鞭策自己:这是自己为之追求和奋斗的事业!”
在这种信念的激励下,在军校,康波严格要求自己,他的体能、队列、射击、擒敌乃至战术,全部达到优秀,成为全院学员中的军事训练标兵。在警营,他以加倍的努力如海绵吸水般向书本、实践和报社编辑、记者学习新闻采写业务,很快在总队当上了新闻干事,共发表各类新闻稿件370余篇,先后荣立三等功一次,五次受到嘉奖,三次被武警部队评为新闻报道先进个人。
康波十分重视思想品德和政治素养的提高,把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作为自己的最高追求。早在军校期间,他就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下定决心要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奉献一切。他在日记中写道:罗曼·罗兰这样定义英雄:所谓英雄,就是做到了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如果你在关键时刻做了自己力所能及的、符合人类社会利益的事,那个英雄就可能是你!
这位年仅26岁的年轻警官用生命践行了自己的追求,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康波下落不明,揪痛着全城人民的心…… 从7月18日起,以“武警中尉为侦查灾情落水失踪”、“人民的好警官康波仍下落不明”等为大标题的报道,占据了重庆众多媒体的重要版面。康波的下落也一时成为全市人民群众最为关切和揪心的话题。
在陈家桥镇那个恐怖的夜晚,汹涌的洪水爬至胡义华大妈家的三楼。大妈亲眼目睹,头顶闪闪警徽的娃儿们,将惊恐的受灾市民一个个背离险境。听说康波失踪的消息,七十多岁的老人老泪纵横,逢人便问:“康波那娃找到没有?”
7月19日下午1时40分许,陈家桥丰文山村七社农民,在距康波落水处三四公里的梁滩河中,发现了康波的遗体。村民赵永合如同对待自己的亲人,连衣服也顾不上脱掉,就游到河中,从浑浊的河水中将康波的遗体抱至岸边。这位质朴的农民对乡亲们说:“康波是为咱老百姓牺牲的,他是咱们的好儿子……”
7月21日,小雨淅沥似天公落泪,渝北区殡仪馆哀乐低回。面对康波变形的面容,康波的父母几度昏厥。父亲康建林喃喃道:“儿子,穿上了军装,保护群众安全就是你的责任,我们不怪你……”
在一家网站上,一名叫沙玛阿迪的网友发出帖子,愿出资为抗洪英雄康波征集墓志铭,希望能“让英雄的名字永耀光辉”。这个帖子7月20日11时40分发出,截止到7月23日20时40分,81个小时里总共有七千多名网友关注,两百多名网友交出了应征墓志铭。帖子发出不到两分钟,一位网友就为康波写来墓志铭:“英雄为国,亿万人民得安康;雄心保家,奋不顾身战洪波。”
本报重庆7月24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