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环保印象
根据《京都议定书》减排计划,德国到2012年要实现比1990年主要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21%的指标。
海拔2964米的楚格峰位于德国南部阿尔卑斯山区,是德国的最高峰。1910年楚格峰的冰川厚度为80米,而目前只有45米。为延缓冰川融化进程,每年4月德国人不得不在冰川上洒上数吨雪,并在峰顶铺设巨型遮阳罩。楚格峰还是世界著名滑雪胜地,但随着冰川融化、雪线上升,世人以后恐怕只能在这里滑草而不是滑雪了。
为了强化全民的环保意识,德国政府可谓煞费苦心。政府和民间组织、学校组成了庞大的环保教育网络,向民众普及环保知识,向企业推广环保技术,向社会宣传新的环保立法。数不胜数的环保网站也促进环保意识的建立,各级政府的环保机构及时在网站上公布环保信息,各类环保组织利用网站进行环保知识普及。德国有大量的自然保护区,都是进行环保意识教育的活课本。
在德国生活的三年里,我切身体会到了德国人的环保意识和素养。在德国,垃圾袋的颜色多是黑色的。德国的垃圾袋根据垃圾桶的大小分为不同规格,但都得自己在商场买,不像国内随便拿个塑料袋就能当垃圾袋使用。德国实施严格的垃圾分类制度,通常公共垃圾筒根据垃圾类别分为黄、蓝、褐、绿、黑等五种。生活垃圾中的易拉罐、饮料盒、塑料袋、金属、塑料等包装材料须投入黄桶;蓝桶专门收废旧报纸、杂志;剩饭、果皮等有机生活垃圾投入褐桶;枯枝、树叶投入绿桶(这种垃圾桶在秋季黄叶飘零时尤显必要);最后就是用来丢弃废旧灯炮、电池、陶瓷等需要特殊处理垃圾的黑桶。大宗垃圾如家具、家用电器可在垃圾日那天一早堆在门前的便道边上,等候专门的垃圾车来免费收取,如在平时处理,则须自己驾车送到垃圾处理站,并交付一定费用处理。
德国日常垃圾处理是要收费的,一般根据垃圾处理站来取垃圾桶的次数而定。如果有人不按照分类原则乱丢垃圾,导致分类工作加重,清理垃圾桶的次数便会增多,由此产生的费用最终还要分摊到该处的居民身上。
德国的购物袋通常都是纸袋,而且是再生纸做的。购物袋不是无偿的,须消费者购买,但价格非常便宜,可以说是象征性的。还有一种就是购物筐,类似柳条筐,可以反复使用,而且造型简朴,很容易让人忆起旧日的时光。我当时就用这种购物筐采购时蔬、水果,还用它装着用过的饮料瓶去商场退瓶。在德国购买饮料是要收瓶子的押金的,饮料瓶上都标有押金的数目,到商场后把空瓶子放在专门的退瓶机上,机器认可后,会打出收据,顾客凭收据在收银台取钱。
当然,环保是需要成本的,比如新型环保技术难以普及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成本太高;环保在一定程度上也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便,需要人们理解。我在德国的时候偶尔到外地旅游或出差,难免在饭店住宿。一开始,我没有自带梳子、拖鞋等物品,因为在国内,饭店都会免费为你准备。但让我诧异的是,德国饭店的卫生间里,竟空空如也!后来才知道,为了环保,饭店不主动提供这些物品。如客人确需,则可以向服务台索要。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