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宋振雷记者陈凤来)日前,饶阳县牛留吾村村民牛海山从北京引进了一项新的制煤技术,用这种技术制成的煤球在外观、燃烧时间上与传统的煤球相差无几,而所用的材料却是各种农作物秸秆。
在牛海山的小煤厂附近,笔者看到路边堆满了棉花柴。
牛海山指着一个长方形的池子告诉我们,这就是煤厂的烧炭炉,每次可烧500公斤棉花柴,出炭300公斤左右。烧炭前先把棉花柴放入炉内,填平点燃,经过二至三个小时后用冷水浇灭,炭就形成了。对于如此大量焚烧秸秆会不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污染的疑问,牛海山乐呵呵地解释说,在炭化炉下面放一个抽风机,把燃烧形成的烟首先抽到地下,然后经过过滤装置,通过烟囱排出。这样就会把烟雾中的有害物质过滤掉,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了。
近几年,煤炭价格一路飙升,并且污染较重,精明的牛海山就琢磨能不能有一种能源取而代之呢?他打起了农作物秸秆的主意———利用秸秆制作煤球。村民们都用怀疑的目光看着老牛:“这能行吗?”老牛不管大家的猜疑,毅然来到北京走进一科研所的大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老牛基本上掌握了这项技术,为了保证制作技术过关,牛海山还与北京的科研所签订了一系列的技术支持协议。
回到家,老牛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筹建自己的柴禾煤炭加工厂。他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机器的改造,由于直接购来的机器压力较小,制作出来的煤质地疏松,燃烧时间短,而要购买新的机器,还要花三万多元。为了改造机器,老牛跑了好多地方,到机械厂,到修理厂,拜访修理师傅,经过一段时间的钻研,他终于改进了机器,使生产出来的煤密度增大,耐火性增强。
牛海山的小煤厂经过试运行,已生产出样品煤3000多块,他全部赠送给附近的村民试烧。一位姓刘的大伯向我们介绍了用后的感受:这“煤”火力还挺壮,也很耐用,能烧两个多小时,而且没烟也没味。
牛海山对“秸秆煤球”的前景信心十足。他说,现在国家提倡可持续发展,而他的原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如今他已收购了700亩的棉花柴,还打算再收购300亩,为秋天做煤球储存充足的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