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命潘显政、冯强为长春市副市长
本报讯 昨天上午,长春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举行第三十五次会议,决定任命潘显政、冯强为长春市副市长。
会议审议决定了人事任免事项,决定任命潘显政、冯强为长春市副市长。
潘显政同志现年46岁,安徽霍山人,中共党员,大学学历,经济学学士。曾任农业部人事劳动司机构编制处处长、科技干部处处长、干部处处长、助理巡视员、副司长。2003年4月任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党委书记、副主任。
冯强同志现年45岁,甘肃临夏人,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理学博士。曾任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三西”地区处副处长、处长,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外资项目管理中心副主任、行政人事组组长。2006年6月任中国扶贫发展中心主任。
长春市人大常委会认为,中央选派潘显政、冯强两位同志到长春工作,充分体现了中央对长春老工业基地振兴和长春建设发展的亲切关怀与大力支持,长春市人大常委会衷心希望潘显政副市长、冯强副市长能够充分运用在国家机关工作所积累的宝贵经验、开阔视野和丰富知识,在新的工作岗位上恪尽职守,依法行政,勤奋工作,服务人民,为长春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不懈的努力和突出的贡献。会议由长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述主持。
新闻背景
中央第二批选派干部
19日已“空降”吉林
7月19日,中央国家机关选派来吉林挂职锻炼的17名干部,正式走上新岗位。这是2005年以来中央投到吉林政府部门的第二批“空降师”。
据悉,这群平均年龄约45岁的干部,均来自国家机关司局,他们将在我省挂职锻炼两年。据有关人士透露,他们中的16位干部将到九市(州)担任当地党委常委、副市长职务(副市长需经当地人大常委会批准程序),而中共中央办公厅人事局副局长马勇明将出任吉林省政府副秘书长。
欢迎仪式上,吉林省领导对他们寄予厚望。省委书记王珉指出,挂职锻炼干部来自中央国家机关,站位高、信息灵、渠道广,希望为吉林的振兴发展多出主意、多做贡献,“大家要把吉林当做自己的家,尽快进入角色,大胆开展工作。”
回顾“首批”35名中央选派干部的吉林路线图
上任
35名干部集体赴吉
2005年2月的最后一天,吉林省政府同时下发14名干部的任职通知,除慕海平、张宝田担任省政府副秘书长外,其余12名干部为“副主任、副厅长、副局长”。
本报不完全统计,省经委、省建设厅、省交通厅、省信息产业厅、省水利厅、省商务厅、省环境保护局、省粮食局、省牧业管理局、省体育局、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等部门单位,成为首批“空降师”的落脚点。
2005年3月30日,时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研究室主任的刘勇,被任命为吉林省政府副秘书长。这是该批干部在当时的最后一个“省政府任命通知”。
同时,15名中央下派和交流的干部分赴九市(州)。其中13人经当地人大常委会批准后出任九市(州)的副市(州)长,其中,四平市和白城市迎来3位副市长。另有两名干部分任长春和四平的市长助理。
另外,两大省属企业通钢、森工各一人。中国国营林场开发公司副总经理朱成庆,调任吉林森工集团任副总经理;宝钢上海第一钢铁公司炼铁厂副厂长顾新,调任通钢公司副总经理。
2005年3月前后,计有35名中央国家机关交流和下派干部来到吉林。近邻辽宁、黑龙江两省也分别迎来33人、26人。
月余之间,赴东北三省的干部达94名,权威分析人士称为“非常之举”,体现出中央在人才和干部上加大了支持东北振兴的力度。
离任
20余人多数回原系统
2007年2月28日,吉林省政府下发6名干部的免职通知。这6名干部,均在上述12名“副主任、副厅长、副局长”之列。6月20日,同在“12名”之列的省信息产业厅副厅长赵波,也正式结束在我省的挂职锻炼。
首批“空降师”与第二批一样,挂职锻炼时间多为两年。从2005年2月28日至2007年2月28日,他们完成了使命。由于工作需要,一些人没做满两年。比如前文提到的刘勇,去年12月26日即离任省政府副秘书长一职,回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不久,便到陕西省汉中市履新。
今年2月9日,省政府在松苑宾馆为即将离开的干部们举行欢送仪式。本报不完全统计,包括四平3位副市长、白城3位副市长等在内的多名官员都已调职,首批35名干部中有20余名离开吉林。离开的干部多数回到原系统。
留任
1/3以上继续任职
35名干部中,大约有1/3以上留任吉林。
如原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副局长孙众志,在今年3月1日得到新的任命,转任吉林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今年6月20日,省政府副秘书长慕海平也被任命为吉林省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而同出自35名干部中的王祖继,现任省长助理、省发改委主任。
市(州)方面,也有留用者。如首批“空降师”中的刘实,原在审计署工作,于2005年3月担任长春市副市长。今年4月25日,刘实辞去长春市副市长,而在此前举行的中共长春市十一届一次全会和市纪委一次全会上,刘实正式当选中共长春市委常委、市纪检委书记。内部人士透露,刘实在担任长春副市长的两年里,政绩颇著,“受到重用并不奇怪”。
成绩
“专业对口” 成绩突出
据相关信息,35名赴吉官员在当时的平均年龄不到43岁,近1/3为研究生学历,有4/5是从事经济管理或工程设计建设。任用上,吉林省委本着“你有多大才,我搭多大台”的原则,力求使下派干部新岗与原位有所衔接。
如当时的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副局长李桐生,任吉林省建设厅副厅长;交通部公路司公路建设处处长任锦雄,任吉林省交通厅副厅长,都属“专业对口”。
这种“用其所长”的方式帮助了吉林。吉林北大湖滑雪场改扩建成功纳入国家开发银行软贷款项目,确保2007年长春亚冬会顺利筹备;协调引进热电厂项目,总投资近30亿元……成绩背后都有首批“空降师”的努力。
口碑
“他们的能力很强”
无论留下的,还是离开的,首批“空降师”工作能力和成绩都得到任职所在地的赞许。
省经委原副主任陈国平得到的评价是“能力强”。
在森工集团挂职锻炼的朱成庆分管科技开发、招商引资,集团人士透露,朱成庆口碑甚好,“人不错,业务能力出众。”
意义
对吉林、对干部都是好事
省委党校教育长周知民认为,“空降师”可搭建中央国家机关与地方交流合作的平台,“与地方干部相比,他们对怎样贯彻落实各部委政策吃得更透。一项政策,点打在什么地方很重要,他们会把握得很准。”
另一位人士指出,这对这些干部自身也是好事,“像派到我们这里的干部,他原来没有基层工作经验,经过两年锻炼,业务素质有了提高。”
昨日,吉林省委有关人士表示,交流选派干部的根本出发点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他们的到来,为促进吉林省振兴发展,地方干部队伍思想观念、工作方式的转变,作出了积极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