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赵启正:开展公共外交加强传播中国的真实形象

  由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我国的发展历程,我们已经深刻认识到,把中国建成和谐社会,不只是中国自己仅在国内努力就能实现的,还需要较好的国际环境。当今,中国国内的任何问题,没有不与国际联系的,能源、环境、物价、人民币汇率等都是如此,台湾问题、西藏问题更是如此,几无例外。
良好的国际环境对于中国的发展,对实现和谐社会是至关重要的。而良好国际舆论环境,是总体国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我汇报的是加强公共外交,促进改善我国的国际环境的初步思考。

  “公共外交”这个词,近年在中国已经开始流行了。它是指面对外国公众的一种国际交往。它的主体不只是政府的外交部门,而更强调非政府组织。这里包括大学、研究所、媒体和各种人民团体等。它们都可以而且有义务承担对外国公众表达中国进展和表达中国政策的责任。通过公共外交可以更直接地面对外国公众,可以减少西方媒体传播中对中国形象的扭曲和片面性。公共外交是一种广泛的、长期的、基础性的国际工作。

  毫不隐讳地说,在公共外交活动中是表达中国的立场,维护的是中国的利益,但同时绝不损害周边和世界的利益。它表达的方式是文化性的,不是以经济实力或军事力量来“迫使”其他国家顺从自己。它是一种软力量的表达,这种表达往往是比较直截了当的和容易被理解的。由于历史上和现实中种种原因,冷战虽然过去许多年了,但是冷战的思维仍旧存在。所谓冷战的思维就是由人为制造的一种意识形态鸿沟。西方一些势力对于凡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事业,都有反对的倾向,都不赞成。同样的事情如果印度或巴西去做就可以没有问题,中国去做就有问题。这种偏执会导致遏制中国的政策和行为,不言而喻,这种态势对中国是有重大危害的。对于产生这种偏见的国家和世界的和谐也是不利的。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向世界说明中国的真实情况是一项既急迫又有长期性的工程。说明中国时,我们不但要会说,还要会听,还要会交流。公共外交在国际场合无处不在。一次文化周的活动,一次国际展览是公共外交,对外的一项贸易谈判也含有公共外交的内涵,这些活动在随时体现中国人的精神,中国人的信用和中国政府的政策。

  在公共外交活动中,特别容易获得成效的是关于国际关系的学术交流活动,担负这类活动的主要人士是教授、研究者、曾担任政府和政党的官员,他们分布在大学、研究所和各级政协等机构内。他们或对中国和对方的国情及政策有较全面的了解,或有较丰富的对外交往经验,对如何克服存在的双方关系中的障碍有较深刻见解,他们能以非政府的身份避开外交辞令,直接沟通。所得到的体验也会及时反馈给政府的有关部门,从而有力的从多个侧面支持政府外交。

  今天我还想提出和强调另一种公共外交,也不妨说是“公众外交”(英文是一个词)。奥运会和世博会临近了,从各种准备工作来看:我们有较强的基建能力,经过努力,对场馆等硬件建设,很有把握。我们最担心的还是组织工作和中国公众的文明表现。为奥运会来中国的外国注册记者、专门来报道奥运会的有25万多人;非注册的、以旅行者身份来的,大约1万多人。据对以往奥运会的调查,大多数记者的兴趣竟是在体育赛事之外,也有机构调查对北京奥运会更是如此。对于这些记者我们如何接待?前来观看赛事的几十万外国观众直接接触中国公众将有怎样的体会?北京市正在开展市民文明的教育。希望北京人,人人都能以一种文明的,有国际交往修养的面貌,来表达中国。

  顺便一说,公众良好的文明习惯是做好公众外交的基础,而文明习惯是一代接一代养成和传递的。每一代人在保持和发扬优秀传统的同时,也得克服某些人群或部分人群的陋习,严格地说这不是奥运会的需要,而是民族进步的自我需要,是与时代并进的民族文明的提炼。这种文明的升华不能只依靠政府的提倡,主要还要靠民族的自觉。

  当今,加强公共外交或公众外交的舞台是空前广大的,中国人出国旅行和外国人到中国来旅行,这种民间的交往,也是一种人人能做贡献的公众外交。我们去年出国的人数是3400万人次。在1978年以前,平均每年出国的只有1万人次,现在是那时的3000倍。这是很惊人的一个数字。去年到中国来的外国人(不包括港澳台同胞)2200万人次。这3000万人次出去,2200万进来,这是多么大的跨国的传播中国形象的机会。

  我认为,为加强我国公共外交,当前有几件事情要做:

  一、公共外交工作需要国家的指导与适当的经费支持。公共外交表达的是中国形象,在政治上是中国立场,必须正确,有时还要警觉由外向内的渗透。公关方式上是文化的传播,也必须得体。因此需要外交部、中联部、宣传部、文化部和新闻办等等部门的直接指导。虽然公共外交可以借助许多国际交往的机会,经费来源是多元的,但是政府有关部门的财政支持也必不可少。

  二、整合公共外交的队伍形成互补之势,发扬各种组织和机构开展公共外交的积极性。大学、研究机构、媒体、外贸机构、民主党派、有关的各人民团体等,在对外工作中都应注意建立长久的国际公共关系,主动承担任公共外交任务。

  三、开展公共外交或公众外交的教育。国家有关部门要对涉外机会多的领域的工作人员和大城市的社区干部,广泛开展公共外交知识教育,建立公共外交意识,掌握公共外交的基本方法,使公共外交逐渐成为一种全民意识。

  具备条件的大学,应该开设公共外交的课程,对于涉外专业则应是必修课。使学生们毕业后,更能适应对外开放的社会需要。
(责任编辑:黄芳)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商机在线
投 资 创 业 健 康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