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后12年闭门不出 可能由边缘性人格引发
浙江在线07月26日讯 天很热,树上的知了叫个不停。91岁的老太太杨彩云坐在自家的两层楼前,眼睛斜盯着二楼东侧那个拉着窗帘的房间。
“就算他还不想工作,哪怕只是出去走走,我们都会放心很多。
杨彩云这是在说自己的孙子吕东晓。自从大学毕业后,吕东晓就一直把自己锁在房间里,几乎不出家门半步。
这一呆,就是12个年头。
家来生人就把自己锁房里
昨天下午,海宁市马桥街道新场村北吕家营。
那座简陋的两层楼房就是吕东晓的家。记者刚打算敲门,一个脑袋从2楼探了出来。
可一见记者,他似乎吓了一跳,眉头一皱,赶忙缩回身子,把窗帘拉得严严实实。
后来听杨彩云说,这个男子就是吕东晓。
“他现在就是这模样。如果家里没人,会偶尔到一楼或者院子里走走。”杨彩云说,“但一见到生人马上就会溜回房间里,再也不肯出来。”
随后发生的事情也印证了杨老太太的话。不管记者和杨彩云如何叫门,吕东晓就是不肯开门,连句话也懒得回答。
“没开电视机,那肯定又躺在床上玩魔方。”杨彩云轻轻地叹了口气,无奈地离开了。
大概半个多小时,一个邻居想帮记者约出吕东晓,假装有事要找他。可一连串的敲门后,房间里依旧没有任何动静。
上班才半天就辞去了工作
“以前是多聪明的人,读书成绩又不错。村里可真是人人羡慕。怎么就突然变成了这样。”说到这,杨彩云抽泣了起来。
吕东晓今年32岁,12年前就从海宁电大财会与计算机应用专业毕业,是海宁较早会用电脑的高材生。那个时候,很多年轻人还根本没接触过电脑。
大学毕业后,吕东晓去了一家企业工作,待遇也不错。家里人都觉得挺开心的。可令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吕东晓上班第一天中午,就匆匆地跑回了家,抛下一句话:“不想上班了,真没意思。”
吕爸爸一听这话,半天没回过神。一开始还以为他在单位受了欺负,心里有气。吕爸爸特地跑到单位了解情况,可吕东晓在那压根没遇到什么事。
第二天、第三天……吕东晓都没有再去单位。不管家里人怎么劝他或者骂他,都不管用。
从此以后,吕东晓就开始了长年累月的“窝居”生活……
12年来总共出过4次家门
妈妈早年去世,两个姐姐出嫁了,奶奶的年龄越来越大,家里一下子安静了下来。
吕东晓就管自个躲在房间里,玩玩魔方,或者看看电视。
呆在家里时间越长,吕东晓也变得越来越奇怪。家里有电话,他却从不和同学朋友联系。杨彩云说,孙子读书时就不怎么爱和人说话,也没什么朋友,这些年来也从没见什么同学联系过他。一接陌生人打来的电话,他二话不说就搁掉。
杨彩云说,这12年里,吕东晓总共出门才4次,其中一次还是被家人骗出门的。
“最远的一次去了离村8里地的一个地方,那挺热闹的。我们叫他去玩。可没呆多久,他说了句‘没意思’就又溜回去了。”邻居吕大伯说。
后来,家里为了能打开吕东晓的心结,还特地给他介绍了一个对象。可人家姑娘都上门了,吕东晓就是不肯出来见面。
吕东晓的一个亲戚办了一家企业,请他去厂里帮忙,年薪3万元,他还是不肯。
“到现在,我们对他已经没一点办法。”吕爸爸说,家里也不再给他零花钱。不过,吕东晓自己也觉得无所谓,反正平时用不着花钱。
儿时好友:他以前挺活泼
前几天,邻居左大姐在家门前乘凉时,无意中看到了吕东晓在院子里溜达。“我还以为他想通了,赶忙凑了上去,跟他聊了几句。”
吕东晓的话还是那么少,说话的时候低着个头。左大姐刚说了句“你平时多出去走走”,吕东晓连说“不高兴”,就又转身进了房。
30岁的吕忠是吕东晓儿时最要好的朋友。听吕忠说,读书的时候,吕东晓还挺活泼的,经常和他一起骑车到海塘边去玩。
“要说他人傻,那就更不是了。”吕忠说,“他在院子里种过桃树,还自己学会嫁接技术。这本领我们这一代人可没几个人会。”
“他毕业后发生了什么事情,谁也不清楚。我们也不知道该怎么帮他。”吕忠说。
采访结束时,杨彩云老奶奶执意要把记者送到村口。她淡淡地说了一句:“要是我孙子也像你们这样每天跑来跑去,那我剩下的日子就能放心了。”
专家:可能由边缘性人格引发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杨魁听记者转述完整个事情后认为,吕东晓觉得干什么都没意思,有些厌世和自闭的倾向,喜欢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这可能和他的成长经历有关系,要么后来遭遇到了某些变故。”杨魁说,其基本人格已脱离了现实社会,最大的可能是边缘性人格或分裂性人格,特点为个性孤僻,与社会隔离、敏感等。
杨魁说,心理治疗需要病人积极配合,愿意与外界交流才行。所以,家人试着改变他的生活环境,或制造一些他感兴趣的意外刺激,让他重新习惯感知外界、接受外界。或者采取强制性措施,让其住院接受治疗。
作者: 王增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