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记者 朱磊
在湖南省长沙市看守所里,37岁的梁云此时正在这里等待法律对他的制裁。作为长沙“1·28”重大贮存盗版图书案的主要犯罪嫌疑人,梁云和他的同伙共同制造了湖南省近年来最大的一起图书盗版案件。
从全国“扫黄打非”办接到举报电话,到主犯梁云落入法网,前后不过十几天的时间,这起重大盗版案件就成功告破。而此案暴露出的一些问题,也引起了有关方面的重视。
举报电话牵出盗版大案 2007年1月,一个神秘的举报电话打到了全国“扫黄打非”办,称在长沙有盗版书商贮存了大量的盗版图书,并提供了详细的线索。
接到举报后,全国“扫黄打非”办和新闻出版总署高度重视,立即派专人到长沙督办此案的查处。为迅速侦破此案,湖南省委及时做出部署,专门成立了长沙“1·28”贮存盗版图书案工作小组,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蒋建国亲自担任组长,并将此案定为“国督、省管、市办”专案,要求省、市公安机关、新闻出版部门密切配合,严查彻究,一追到底。
此时,犯罪嫌疑人梁云也听到了风声,开始连夜转移图书,他找来十几个人,并雇了几辆车,以每人每天一百元,每车每天一万元的价格不惜代价地转移盗版图书。
案情十分紧急。警方在掌握情况后,火速采取行动,先后在长沙市近郊几处很隐蔽的地方,查获了4个储存盗版图书的仓库。经清点,这4个仓库共存有盗版图书268种,约672000册(套),总码洋2032万元,同时还查获盗版图书胶片335张。被盗版图书涉及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中国财经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等国内21家出版单位。
2月2日,已逃到北京的梁云被首都警方在崇文区某宾馆抓获。随后,其他犯罪嫌疑人也相继落入法网。
警方查明,犯罪嫌疑人梁云,湖南省涟源市人,自2003年开始在长沙市经营“引路灯考试书店”。2005年初,长沙市新闻出版局注销了其零售经营许可证。此后,梁云亲自或雇请他人,从非法渠道以1.5元每面的价格,购得人民卫生出版社、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等单位的医科类教材和资格考试用书的盗版胶片,以每版0.2至0.26元不等的价格,印制盗版图书268种,近100万册,储藏于长沙市近郊仓库。随后以2.2至4折不等的价格,向省内外数十家书商批发销售盗版图书,非法所得100余万元。
盗版图书制作精美难辨真伪 在长沙市一家印刷厂的仓库里,记者看到了被收缴的大批盗版图书。除封面和正版图书别无二致外,盗版图书甚至在外包装上都做得和正版图书一模一样。记者发现,一些盗版图书用的包装纸和打包带上都印有人民卫生出版社的字样,足见盗版分子为了乱真用心良苦。“在细节上都模仿得很像,读者很难分辨真假。”全国“扫黄打非”办有关负责人说。
此案中,被盗版的医学教材占涉案总量的95%以上。
人民卫生出版社社长胡国臣气愤地表示,“近年来,不法书商受利益的驱使,盗版教材、教辅和考试用书品种越来越多,数量越来越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健康的关注,医学教材、医学考试用书、医学教辅以及医学热点图书也成为被盗版的重点。盗版无孔不入,严重地侵害了出版社的利益,损害了出版社的声誉。”
图书盗版呈现新趋势 据全国“扫黄打非”办有关负责人介绍,此案凸显出新形势下图书盗版的特点:一是盗版技术越来越高超,和以往盗版图书的粗制滥造相比,这批盗版图书无论从印刷内容还是包装上都与正版图书相差无几,从而为人们识别盗版图书带来了更大的困难;二是在这起案件中,盗版书商的目标集中在了教材和职业资格考试用书上,这无疑是一个信号,在知识经济时代,盗版商的兴趣正在逐渐从流行一时的畅销书转向有长期稳定市场的常销书。
近年来,有关部门不断加大对盗版的打击力度,但仍有一些不法分子受经济利益的驱动铤而走险。谈及此案,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国家版权局副局长阎晓宏指出,该案反映出当前“扫黄打非”、知识产权保护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一定要高度重视,提高警惕性,及时采取应对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