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项专利发明没有给他带来预期收益,省会普通市民刘金柱又把“宝”押在了第三项专利发明直排式节水坐便器上。其实,现在许多发明人都在为民间专利发明找不到市场而犯愁 随着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提速,如今各种民间专利发明越来越多。
然而,在与市场的对接中,这种“业余”的专利发明表现得却不尽如人意。
五年研制出个“稀罕物” 在省会桥西区普通市民刘金柱的家里,笔者见到了他耗费五年时间发明的直排式节水坐便器。从外观上看,除了左下方有一个脚踏板和没有排水按钮外,这种坐便器与传统坐便器没有什么区别。
据介绍,传统的坐便器都是采用“∽”型排污管道,只有向坐便器注入大量的水才能产生倒虹吸效果。目前市场上的节水型坐便器一般为小水3升、大水6升。
“我发明的坐便器小水只需0.3升,大水只需3升。”刘金柱发明的直排式坐便器的玄机,就在于便池底部装有一个可以在外部用脚控制的气闭门。左下方的脚踏板设有两个档位,小便时,直接踩下脚踏板,气闭门开启,注水、排污一次完成,只需0.3升水。大便时,轻轻踩下脚踏板,水箱内自动注满3升水。便后直接踩下脚踏板,注水、排污也是一次完成。排污结构采用重力学原理,虽然用水少,但却能排得干干净净。
据刘金柱介绍,他发明的坐便器还设有不用电的自动除味装置,使用过程中自动把异味排走,室内可以免装换气扇。这也是该坐便器的一个特点。
“这个专利产品是我好几年心血的结晶呀!”据介绍,刘金柱用了5年时间,花了6万多元,才研制出这个产品。
发明动力源于个人爱好 “搞发明就是我的一个爱好。”前几年,好多人都在空调室外机上面装一个布罩。这种布罩一般用不了几年,坏了再安装也很麻烦。刘金柱发明了一种铝材质的弧型空调罩,上面粘有膨胶棉,可以防止下雨时产生噪音,并申请了专利。可现在人们用空调罩的越来越少,他的这项专利发明便只好搁置起来。
后来,他发现楼房房顶用的普通隔热板防水保温效果欠佳。2002年,刘金柱又申请了一项名为“刚性防渗漏复合保温隔热板”的发明专利。这种隔热板铺在楼顶,不但保温隔热,还能承重。
直排式节水坐便器是刘金柱的第三项专利发明。石家庄市节水办对这项发明的评价是:“节水效果好,实用性强,有推广价值”。
民间专利发明市场多“碰壁” 自己的专利发明产品能不能被市场认可,刘金柱把“宝”全押在了直排式节水坐便器上了。其实,像刘金柱这样专注于研究发明的民间发明人,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据悉,在我国的专利申请量中,来自民间的就占到了64%。而在能够转化的专利中,80%以上是以企事业单位为申请人的专利,民间专利发明得以真正转化和走向市场的只有5%左右。
保定市民赵云祥从2004年至今,3年内拿到了10项国家专利发明:轻轻一压就能拔出来的电源插头;能方便更换拍头的羽毛球拍;可享受滑雪乐趣的旱地滑雪板;不用担心滑倒的雪地自行车……这些发明专利不但没给他带来任何收入,每年他还要缴纳一笔专利年费。
据介绍,民间发明专利目前多属于实用型专利技术,在申报时只需要进行简单登记就行,因此很多产品虽然登记成为专利,但却只是一个简单的初级产品,甚至只是一个构思,要想转化成市场上流通的产品还有一个过程。而作为发明者本人,许多人都是埋头于发明研究,不懂得市场和管理。此外,还有一部分发明专利与市场需求脱节,“含金量”不高,本身就不具备转化价值,当然也吸引不了投资者。
对此,石家庄市发明协会的一位专业人士认为,一个专利发明要想成功进入市场,首先在研究时就要看准社会的大环境和市场,要找到企业、社会、政府利益的结合点。其次还要学会市场策划,结合自己专利发明的特点去打开市场。
本报记者 林凤斌 本报通讯员 张雅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