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巴自贸区建设与两国经贸合作前景
2007年7月1日实施的中国—巴基斯坦自贸区协定是继中国—东盟自贸区协议和中国—智利自贸区协议之后,中国对外签署的第三个自贸协定。中巴FTA协定的实施将使两国经贸合作进入新时期。
徐长文
巴基斯坦是中国的友好近邻,两国具有长期友好合作的历史。在南亚国家中,巴基斯坦是仅次于印度的中国第二大经贸合作伙伴。目前两国的经贸合作已从单纯的商品贸易发展到相互投资、承包工程、技术合作等广泛领域。
中巴经贸发展前景广阔
巴基斯坦现有人口1.5亿,是世界上人口较多的国家之一。随着政局的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市场潜力也将逐步扩大。近年来巴经济状况明显改善,四年来GDP一直以7%左右的速度增长,外汇储备达130亿美元,国际支付能力大为改善。中国经济也在持续高速增长,两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为各自的出口提供了物质基础,也为进口开拓了广阔的市场,所以中巴经贸发展的前景十分广阔。
两国经贸将在扩大中获得均衡发展。2000年以来,中巴两国的经贸往来正在以年均20%的速度扩大,中国从巴的进口增长也较快,近3年来以年均21.5%的速度增长,随着两国FTA协议的实施,特别是关税水平的下调和贸易的便利化,今后中巴两国贸易将出现均衡扩大的趋势。只要巴的商品适销对路,又注意在中国的推销,对中国的出口将逐步扩大。预计到2010年两国贸易额将达到100亿美元左右。
建立中巴更紧密的经贸关系。为进一步扩大中巴经贸合作,两国正在努力构筑更紧密的经贸关系。两国政府已经于2005年12月9日签署了《中巴自贸协定早期收获协议》。早期收获协议是两国协商建立自贸区的第一步,旨在让双方企业和人民提前享受自贸区的好处。根据该协议,双方先期实施降税的产品合计3000多个税目,分为实施零关税产品和实施优惠关税产品两大类。两类都于2006年1月1日起实施降税。根据该协议,中方向原产于巴基斯坦的769个8位税目产品提供零关税待遇,主要涉及蔬菜、水果、石料、棉坯布和混纺布。中方可享受巴方提供的486个8位税目产品的零关税待遇,主要涉及蔬菜、水果、石料、纺织机械和有机化工产品。上述产品的关税将在两年内分三次降低,到2008年1月1日全部为零。
从2006年1月1日起,中方对原产于巴基斯坦的1671个8位税目产品实施优惠关税,平均优惠幅度27%;巴方对原产于中国的575项6位税目产品实施优惠关税,平均优惠幅度22%。
2006年11月,中巴两国政府签订了FTA协定,并于2007年7月1日开始实行。根据协定两国将分两个阶段对全部货物产品实施关税减让。第一阶段在协定生效后5年内,双方对占各自税目总数85%的产品按照不同的降税幅度实施降税,其中36%的产品关税在3年内降至零。中方降税产品主要包括畜产品、水产品、蔬菜、矿产品、纺织品等,非常有利于巴方这类产品进入中国市场。巴方降税产品主要包括牛羊肉、化工产品、机电产品等。第二阶段从协定生效第6年开始,双方将在对以往情况进行审评的基础上,对各自产品进一步实施降税,目标是在不长的时间内,使零关税产品占各自税目数和贸易量的比例均达到90%。此外,协定就投资促进与保护、投资待遇、征收、损害补偿以及投资争端解决等事项做出了规定。
中巴两国自贸区建立后,为发展双边贸易提供了制度性保障,为两国企业和消费者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如中国的机电、化工、轻工、农产品、水产品等向巴出口将增加,巴方也会因进口物美价廉的产品而降低进口成本。同时,畜产品、水产品、矿产品、蔬菜、坚果、纺织原料及制品等可以更多地进入中国市场。中巴自贸区的建立,将有利于两国进一步拓展合作领域,提升合作水平,深化传统友谊。服务贸易自由化也是两国努力的目标。双方服务贸易谈判也已经启动,目前进展顺利,谈判有望在年底之前结束,并成为中巴FTA另一重要组成部分。
中巴经贸关系特点
2000年以后,随着中国和巴基斯坦友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双方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化,经贸发展也进入了快车道。这一时期的中巴经贸发展呈现以下几个明显特点:
2000年后中巴贸易连创新高。2000年以来,中国与巴基斯坦的贸易均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每年都上一个新台阶。2000年—2006年,年均增长27.4%,这个增长水平也高于中国同一期间对外贸易年均增长25.8%的速度,更高于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日本年均增长16.6%的水平。
中国对巴出口持续增长。2000年以来,中国对巴基斯坦的出口不断扩大,年增长都在两位数,2000年—2006年,年均增长率为33.5%,2002年曾高达52.4%,出口首次超过10亿美元。2004年又突破20亿美元大关,2005年出口额达34.3亿美元,2006年达到42亿多美元,两国贸易额连创新高。
中国从巴基斯坦的进口开始升温。几年来,中国从巴的进口增长显得缓慢,但是近年来中国从巴的进口增长则在不断升温。尽管如此,2000年—2006年,年均进口增长仅为15.1%,远低于这一期间中国对巴出口年均增长33.5%的水平。
中国从巴进口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是,巴可向中国出口的商品品种不多,只有棉花、革、毛皮、箱包、部分农产品和矿产品等,而且质量、交货期等方面无法与其他国家竞争;巴企业在向中国市场推销方面,也不如其他国家主动积极,近年来很多国家,特别是南亚的印度、孟加拉和斯里兰卡都来中国参加各种形式的交易会、展卖会和商品推销会等,积极推销本国的商品,而巴基斯坦企业则较少参加。
进出口商品结构发生变化。近7年来,两国的贸易结构发生变化,如中国对巴出口的机电产品由2000年的1.9亿美元增加到2006年的14.3亿美元,增长了6.5倍。
中国从巴进口主要是5大类商品,占从巴进口总额的90%以上,即纺织原料及制品、矿产品、皮革及制品、化工原料及制品以及活动物及动物产品,但是自2004年起贱金属及制品已经取代动物及动物产品成为巴对中国出口的第二大产品。
其他领域合作不断扩大。近年来,两国经济合作逐步深化,大型合作项目有所增加。中国协助建设的发电、道路、港口等项目合同金额达70亿美元左右,实际完成金额也达50多亿美元。中国以无偿援助、优惠贷款和低息贷款等形式向巴方提供融资。两国企业的相互投资也活跃起来,近4年来,中国在巴投资呈上升趋势,截止到2006年底已有38家中国企业在巴基斯坦投资经营,协议金额达1.9亿美元,涉及石油和天然气、信息技术、电讯、发电、工程、汽车生产、基础设施和采矿业等。像海尔等一些大企业已经进入巴基斯坦投资设厂,今年初,中移动以4.77亿美元收购巴基斯坦第5大电信运营商Paktel迈出国际扩张第一步后,将新公司重新命名为CMPak(中移动巴基斯坦有限公司),这也成为在巴基斯坦运营的唯一一家外国电信公司。
巴企业在中国的投资也有所增加,目前已有157个项目,合同金额达1.3亿美元,实际投资3000万美元。
中国援建的巴基斯坦瓜达尔港已经投入使用,中国表示有兴趣在瓜达尔兴建一家全巴基斯坦最大的炼油厂,日炼油量将高达6万桶,两国还在探讨兴建一条连接瓜达尔港和中国西部的输油管道,将波斯湾的石油快速输送到中国。
(作者单位:商务部研究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