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民医院上半年门诊病人超百万
“老字号”医院不堪重负
昨日上午,深圳市人民医院杨松院长、邱晨副院长做客市电台“民心桥”节目。该院是今年深圳市行风评议单位卫生系统首家“上桥”单位。他们介绍了医院改进服务,方便患者的一系列举措。
床位仅为广州五分之一
据介绍,作为深圳最大、历史最悠久的综合性医院,目前,市人民医院编制病床970张、开放病床1100张。分住院部、两个门诊部、龙华分院。
在回答主持人提问,医院为何“门诊排长队、住院无床位”时,杨院长分析说,深圳人口1200万,与广州人口相差无几。广州拥有病床位600万张,而深圳仅120万张。因此,住院部“人满为患”,走廊长期挤满床位就不奇怪了。
住院部如此,那么门诊情况如何?
杨院长说,同类规模的医院每天门诊量约2000人,而人民医院却达到5000人甚至6000人。去年门诊总量达到200万人次,今年上半年以来门诊量也超100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加7.4%;急诊人数148119人次。门诊和急诊的工作量都严重超负荷。
杨院长算了一笔账:按规定一名内科医生每天接诊数一般不超过25人次,但这里人均超过100人次,是正常接诊人数的4倍。杨院长说,五六月急诊高峰期,一个晚上有500名患者看急诊,而候诊座位仅180个。
医院“绞尽脑汁”挪空间
人民医院空间拥挤,每日流动人员高达1万多人次,由此导致停车位严重不足。医院内现有固定停车位仅有380个,而每天进出车辆达3500多辆次。为解决停车难,医院强行规定职工私家车严禁驶入院内停放,违者重罚。
针对门诊部部分科室业务用房紧张,诊位不够、要限号等难题,医院通过大量调研后,已对一、二门诊部的结构进行调整:已将特诊科、司法鉴定、劳务鉴定、工伤鉴定等业务迁至位于人民桥的第一门诊部。本部30多位学科带头人也全部汇聚到该门诊部。
医院还将压缩办公区,把行政办公楼改造成口腔中心,并将扩大急诊科用房。目前,政府投资6亿元新建的外科大楼正在建设中。不过杨院长说,“大楼三四年后才能建成,现在创新挖潜才是上策”。
敏感问题院长正面作答
针对医院收入下降,医生待遇下降等敏感问题,杨院长并不避讳:“现在医院收入下降明显,医生付出增多收入却在下降,所以医务人员的抱怨情绪确实较为普遍。”杨院长说:“希望医务人员理解暂时困难,更希望患者理解医务人员的苦衷,尊重他们的付出。”
吴先生来电:“有员工感冒看医生,医生进行全身检查后又开了一堆药,小小感冒花了400多元。”杨院长说:“一个青春期女孩因失恋精神状态不好,胸闷,去看医生,医生竟然要她做胸透,这就是没医德的表现。不过,从另一方面来说,医疗工作科学性极强,表面看起来不相关的事情说不定还是有很大关联性,要因人而异。我觉得一般小病市民不必到大医院,可先去社康中心,诊断后需要再转到大医院,这其实是方便了其他重症患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