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尼亚民族报:郑和船队幸存水手后代在中国圆梦
肯尼亚《民族报》7月21日文章题:在中国女孩梦想成真(作者马泽拉·恩杜亚)
在到中国追寻当医生的梦想两年以后,她已经不再是四年前我们在拉穆群岛的一个小村庄里见到的那个羞怯的女孩儿了。
姆瓦玛卡·夏瑞馥的言谈举止透露着自信,她不仅能说一口流利的斯瓦希里语和英语,而且能说流利的汉语,这是她花了两年时间认真学习才掌握的。
不管是拿运的安排还是仅仅是交了好运,夏瑞馥正把多年的绝望抛在身后,一步步迈向成功的阶梯。曾经,对她来说,能完成高中学业已经是万幸了。
应邀到南京学习
夏瑞馥这次是回肯尼亚过暑假的,经过几分钟的交谈,这个女孩自信地表示,她可以实现自己一生的梦想。她最初是应中国政府的邀请踏上中国土地的,不过在南京的最初几个月,并不是一切都那么称心如意。
对于一个最远只到过蒙巴萨城的人来说,中国的一切都那么陌生。
她说:“我到中国的时候那里很冷,我习惯了家乡的火热天气,花了很长时间才慢慢适应那里的气候。接下来还有食物和饮食习惯,因为我要在中国学习相当长的时间,我必须深入了解中国文化和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一开始我没法吃中国的食物,因为跟我们在家时吃的完全不同。”
但有趣的是,她在一个星期内学会了用筷子。她自己做饭,由此克服了饮食问题。
在家时他一直跟家人同住,在中国,学校给她安排了宿舍,有许多方面需要适应。
夏瑞馥说:“这两年充满了挑战,但我很高兴,我完成了汉语课程,不仅能用汉语说和写,而且能轻松地进行汉语与斯瓦希里语和英语的互译。”
有时候她感到非常寂寞,希望能每天给家人打电话,与家人聊天。生病时更是如此。但所幸她并不是独自一人身处荒野,在南京还有8名肯尼亚人,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至少每个月聚会一次,分享各自的经历,谈论国内的事情。
夏瑞馥说,在南京有一个好处,那就是他们从来不会感到无聊乏味。那里有太多迷人的历史遗迹、河流、公司,夜晚有好看的灯光,在学校附近还有一个动物园,随时可以去打发时光。
夏瑞馥说,学校对她非常关照,在她需要的时候,随时都会提供帮助。
最受欢迎的“贵客”
作为来自非洲肯尼亚的中国水手的后代,夏瑞馥是特殊的。大约600多年前,郑和船队在拉穆附近海域触礁沉没,船员逃生上岸。为数不多的幸存者与上加村的村民同化,与当地的斯瓦希里人通婚。夏瑞馥就是他们的后代。
她说:“我祖母的曾祖父皈依了伊斯兰教,取名穆罕默笪,他是船只撞到礁石倾覆后获救的少数几个中国水手之一。”正是这段历史使她成为中国最受欢迎的“贵客”之一。
按照当地人和历史学家一直以来的说法,一艘装载着长劲鹿和其它纪念品的船只从马林迪驶来,在上加附近的外海倾覆,有几名水手游泳逃生。
她的经历引起国际关注。CNN还曾专门制作电视节目讲述她的身世,记录她如何成为联系家族与中国关系的纽带。
她在接受采访时高兴地告诉记者,她与太仓的一家人见了面,而这家人与她有着共同的祖先。她回忆说:“他们对我来说格外可亲。自从他们找到我之后,我们一直有来往。我记得很清楚,他们去年和我一起庆祝了我的20岁生日。”她将于9月份返回中在,在南京中医药大学学习5年的医学课程。
在拉穆,许多人知道夏瑞馥中国血统背后的历史,甚至连肯尼亚的国家博物馆也掌握着关于这次悲剧性航行的丰富资料。不过,直到肯尼亚媒体独家报道之后,她的家族历史才引起众人关注。
来源:中国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