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部门勘查陈氏宗祠受损情况 |
雕刻着精美吉祥图案的明代古栏杆 |
佛山有关部门将对已有508岁的陈氏宗祠进行抢救性修复
本报讯 南海狮山镇官窑七甫村的508年历史的陈氏宗祠将迎来抢救性修复。近日,南海文广新局文物管理科有关专家专程到七甫村进行考察,针对该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的地面、瓦顶等部位损毁情况,按照“修旧如旧”原则对这一南海不多见的明代古建筑制定了抢救性修复方案。
据陪同考察的官窑文物普查工作顾问谢景礼介绍,作为“千年古镇”的官窑,在民间还保存着大量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迹,尤其是七甫村,当年是官窑古驿站驿市、铁网陈市和石市这三市中“铁网陈市”的所在地,商贸发达,人文会集,虽经“土改”、“文革”等冲击,却还值得庆幸地保存着一古祠堂一古庙。
最有代表性和最具文物价值的是始建于明代弘治十二年(1499年),清代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重修的508岁“陈氏宗祠”,因该祠堂前风水塘的栏杆为七块雕刻有精美吉祥图案的石栏杆,故当地又俗称其为“栏杆祠”。头进为与佛山祖庙正门一样的木质斗拱结构的“恩荣”牌坊,二进和三进为硬山顶结构,其大梁保存完好,均刻有明清始建重修时的年份,故尤显珍贵。
可惜该宗祠在解放后被作为了村里的拴牛棚和杂物房,地面方砖几近全毁,而1995年春村民自发进行重修时,由于村民文物保护意识不强,未与文博部门沟通,将三进建筑以及天井的地面改成了水泥地面,更为严重的是将青瓦顶改为了黄色琉璃瓦,违反了古代建筑只有皇室才可使用黄色瓦顶的规制,违反了文物古迹修复的“修旧如旧”原则,使其文物价值大打折扣。
南海文广新局文物科李巨龙科长介绍,鉴于该古建筑在广东省明代古建筑中重要的代表地位,文物保护部门根据国家和地方各级有关规定,决定将七甫“陈氏宗祠“列为重点保护对象,对其受损情况调查清楚,纳入档案库和抢救性修复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