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靖安7月28日电(记者沈洋王以端)国家文物局专家组成员、中国社科院研究员王亚蓉在清理和提取江西省靖安东周墓葬群部分棺木中的纺织品后,发现这些纺织品制作工艺精湛、保存完好,认为这些纺织品实物的发现将改写中国纺织历史。
大部分为真丝织品
王亚蓉介绍说,她7月1日开始参与靖安东周墓考古,截至7月28日已经发掘清理出相当多的纺织品文物,主要分为各种密度的方孔纱和细绢、精美的朱纹红黑双色织锦及经编织物。已基本清洗完成的面积最大的方孔纱为130厘米×52厘米,共有5块。另外,还发现3块130厘米×25厘米的方孔纱。这些方孔纱两侧带有幅边,两头有缝纫痕迹,均在6号棺木中发现,应是裹尸用物。专家通过红外光谱测试了5个纺织样品,发现大部分为真丝织品,只有8号棺木出土的一个样品是麻织品。
朱纹红黑双色织锦最称奇
尤其令考古专家称奇的是6号棺木清理出的朱纹红黑双色织锦,最特殊的是它的密度特别大,最保守统计每厘米有240条径线,但是纬线每厘米只有10条。专家认为先秦时期纺织品的密度达到每厘米240条简直是奇迹,这在以往的考古史上是从来没有发现过的。
王亚蓉说,过去也曾发现过先秦时期的纺织品文物,但只是面积很小的残片,而且制作工艺简单。靖安东周墓葬群发现的纺织品不仅保存完好,而且制作工艺十分精湛,在先秦时期发现这样的纺织品还是第一次。从发现的纺织品实物来看,当时纺织品缫丝、制造和印染工艺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将改写中国纺织的历史。
链接
墓中部分死者性别年龄得到确认
通过对人骨标本进行检测,江西省靖安东周墓葬中部分死者的性别和年龄得到确认。目前可以确定性别的4具遗骸均为女性,死亡时平均年龄在20岁左右。专家表示,此次国内考古界首次在中国南方酸性土壤中发现先秦时期保存较为完好的人骨,为研究这一时期南方古代人种提供了珍贵的标本。(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