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强 朋友圈儿里,江河是个人物。他看上去貌不惊人,但开口声如洪钟,走路虎虎生风,对朋友侠肝义胆,热情豪爽。接触久了,渐渐知道他有三绝:喝酒、书画、垂钓。喝酒是为了广交朋友,书画是为了追求艺术,而小河垂钓则是为了消闲和健身。
单位组织统战人士到南宫钓鱼,我收获颇丰,回来后向江河炫耀,他嘿嘿一笑,说人家鱼塘里的鱼都快饿死了,当然一见吃的就奋不顾身。再说,密度那么高的鱼塘,即使不用钓饵,也能钩上来几条,那不叫钓鱼。我知道,他说的钓鱼专指野钓,人工饲养的鱼塘他从来不去。他常去的地方是离小区不远的一条小河,在某个细雨濛濛的早晨,一顶草帽,一根钓竿,往往满载而归。然后,指着塑料盆里那些大大小小的鲫鱼,不无得意地说,这东西食性很杂,基本上见什么吃什么。但它们生性好奇多疑,喜欢鲜艳色彩,吃食时谨慎小心,一点点尝试,确认没有危险后才大胆吞吃。所以,我用红色活蚯蚓作钓饵,并且不断提竿提钩,让它们放松警惕,引诱它们上钩。我问,怎样判断鱼已经上钩,什么时候起竿呢?他一笑,这就得凭经验了。当浮标上下移动时,说明鱼已经开始试吃钓饵,这时一定要沉住气,一般是深水向上送,浅水向下拖,当鲫鱼们成群结队试吃时,这种“送”和“拖”的现象会更明显。但如果浮标上下左右剧烈摆动,就要立即起竿,因为这往往是大鲫鱼或弯嘴鲫鱼上钩了。起竿要稳,要用腕力。如果手腕一抖,鱼就被顺势提出水面,这鱼大约有二三两重;如果手腕发力,而鱼左右窜动,不出水面,这鱼一般在半斤左右;如果挣扎着向前逃窜,大概就有一斤上下了。对付这种大鱼,要沉着冷静,扳紧钓竿,慢慢放线耗其体力,不急于将其提出水面。如果线已放完,就跟着走几步。直到它停止挣扎了,再起竿将其擒获。
江河是个有心人,钓回来的鱼,先在一只大盆里养着,观察、揣摩,然后提笔作画。他画的鱼,栩栩如生,活灵活现。钓鱼本领越来越高,他的画技也越来越高。画够了,那些鱼们就成了餐桌上的一道美味。除了前面说的三绝,江河还有一绝:厨艺。因为在书画协会担任着秘书长,他交际甚广,画友们常去找他喝酒谈天,切磋技艺当然是主要的,但他的厨艺也很有诱惑力。说书画,说世情,说健身养生,话题慢慢就扯到野钓上。借着酒劲儿,江河滔滔不绝。神医扁鹊诊病,有望、闻、问、切四字经,钓鱼有三字经,叫做望、闻、听。望,就是要看水质和颜色。“人至察则无徒,水至清则无鱼。”有鱼的水,多是清中带浊的。一般情况下,鱼越多,水越浊。有波纹的水中,大多有鱼;过于平静的水中,大多无鱼。水草枝叶残缺的水中,大多有鱼;水草枝叶完好的水中,大多无鱼。而观察水的颜色,可以判断鱼的种类。如果水呈淡黄色,表明鲤鱼居多;如果呈淡青色,并且青中带黄,表明草鱼居多。闻,就是闻水的气味。鱼是有腥味的,有鱼的水域,也会散发出这种腥味,越是闷热天腥味越浓。在水域的下风处,可以清晰地闻到这种味道。听,就是听鱼吃水草的声音。在水草茂密的地方,若听到“嚓噗”、“嚓噗”的声音,则水中一定有鱼。声音越杂乱,鱼越多。
作为野钓高手,江河把钓鱼当作健身养生的一种方式。他郑重其事地对我说,你们“爬格子”的人,殚精竭虑,睡眠往往不好,而钓鱼是很好的调剂。李时珍说过,垂钓可以消除心脾燥热,还可以治疗神经衰弱等慢性疾病。既然如此,心动不如行动,我准备周末就跟江河去河边垂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