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林强给阿布洛哈村村民送来他为大家拍摄的照片。高效文摄 |
“那一刻,我明白了什么是幸福”
——记四川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林强(上)
本报记者 潘婷
这些日子,对于四川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林强而言,可以说是喜忧参半:喜的是,自己日夜挂念的“麻风村”,现在得到了从省里到全国的关注,各级领导和记者纷至沓来,孩子的教育和村民的生活问题前景将进一步得到改善;忧的是,自己一不留神成了典型,大大小小的报告会和各类媒体采访应接不暇,他开始担心,“千万不要搞得我以后不快乐了!”
“我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走完的”
2005年3月,作为四川省教育厅体育卫生艺术处处长,林强到凉山州布拖县搞调研。
这个村子是1963年当地政府设置的。当时布托县是麻风病重灾区,为防止病情蔓延,该县把全县的患者集中在这里治疗。
40多年来,党和政府竭尽全力,使麻风病在中国得到有效控制,阿布洛哈村的患者早已全部治愈。但是,由于社会无法消除的“恐麻”心理,这种疾病留给他们的终身残疾,使他们难以为外界接受,只好别无选择地永远留下来,过着自给自足、自我繁衍的原始生活。“麻风村”渐渐成了与世隔绝、被人遗忘的角落。
进村的路异常凶险。日前,和林强一起走在这条已经拓宽了将近一倍的路上,记者还是感到心惊肉跳。
从乌依乡政府出发不久,穿过一片玉米地,脚下的山壁如削如劈,让人望而生畏。在群山环绕的山谷里,阿布洛哈村的林川小学和民屋缀在绿色中,似乎触手可及,但实际落差却有2000米之多。路的最宽处只有一米多,最窄处不足一米,平均坡度达70度。路面满是碎石和流沙,稍不小心,人就会滚下去。
两年前,就是沿着这样的路,林强走了整整5个小时才到了村里,10个脚趾有4个淤血,脚趾甲生生被挤进了肉里。提起那段路,林强说,“我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走完的。”
“绝不让你们再走这样的路”
第一次进村,林强待了4天。
五官模糊、手脚溃烂的麻风病人和那些破烂的茅草屋刺痛了他的心。
夜里,村民找出村里最好的房子——保管室,给这个省里来的干部住。大家找来一张篾席铺在满地的玉米棒子上,林强又在上面铺上自己带来的睡袋。半夜一翻身,玉米棒子在他身下滚来滚去,老鼠在他脑袋旁窜来窜去。
4天后,在出村的路上,林强和送他出村的村长说,“这条路是我这辈子走过的最险的路,我发誓,绝不让你们再走这样的路!”
开始,村长以为他是随口说说。但4个月后,林强又来了。这次,他穿上了43码的大鞋,把皮鞋前端剪了个大洞,露着脚趾走进村里,随身的袋子里,揣着自家的两万元现金。
当他把这钱送到村长手上的时候,全村人都哭了。
几个月后,当林强再次踏上这条路的时候,路好走多了。但是,路边竖起的一块碑却吓了他一跳。
原来,村民们为了感谢他,自发在山道的一个拐角处竖起一块石碑,上面写着“感谢林处长捐钱为我们修路……”林强生气了,让大家把碑拆掉。但没人听他的。而且,走在路上,他还发现石头上“感谢林处长”的字却越来越多。
路有了,但在省教育厅工作了十几年的林强还有一件心事:给村里的孩子建一座学校。
最终,在林强的努力下,财政紧张的县政府拨了20万元,作为阿布洛哈村建小学的经费。他自己又从家里拿来两万元,作为学校未来的日常开销。
2005年9月15日,麻风村历史上第一座学校——林川希望小学开学了。
42年来,麻风村第一次传出了朗朗的读书声,全村老少都围到了学校四周。“那一刻,我明白了什么是幸福。”林川小学的名誉校长、数次和死神擦身而过的硬汉子林强哭了。
林强要操心的事很多。县上派来的两名代课老师按当地规定,每个月只有200元工资,他决定自己来承担两位老师每月各800元钱的补助。34个孩子读书期间的午餐每顿吃到的大米饭和酸菜汤,是全村最好的伙食。他还组织村民为孩子们修建了体育场,里面有单杠、吊环、秋千、跷跷板等。
“你们要保持过去的善良”
林强说,在一次次去“麻风村”的过程中,他和村民总是在“互相感动着”。
知道林强要来,村里每次都会派年轻力壮的小伙子爬几个小时的山路到上面去接他。走在路上,小伙子们总是让林强靠里侧走,自己走在悬崖边上保护他。
去年夏天,天热得直冒火。村民见林强从山上走进村子的时候满头大汗,他们就用山鸡的羽毛做了一把漂亮的羽毛扇。走的时候,“一个小伙子跟在我后面整整给我扇了4个多小时”。
一次,本来就有点感冒的林强,走到村里,觉得头晕眼花。他一个人走到村里的一块大石头边,想躺在上面眯一会儿。但睁开眼睛的时候,林强惊奇地发现自己身边围了整整一圈儿学生,正安静地看着他。学生们问他怎么了。林强说,我不太舒服,孩子们一下子就围了上来,给他揉腿、捶腰。
2006年夏天,麻风村遭遇了罕见的旱灾,玉米都快干死了。消息传到林强那儿,他当天就从家里拿出钱,到成都的一个批发市场买了8500斤大米,又托朋友到处找有经验的长途司机。
第二天早上6时,满载着物资的大卡车从成都上路时,林强又把一位企业老总资助的发电机和自己家的电视装上了车。经过十几个小时的颠簸,车子终于在第二天中午到了村里。
这天晚上,发电机轰轰作响,寂静的小山村第一次在晚上聚集了那么多人。全村男女老少凑在一起,美滋滋地看着林强带来的电视。
林强告诉他们,“外面的世界确实和你们这里不一样。但你们必须做好心理准备,一定要保持过去的那种善良。”
这20年里,林强总是放心不下这个山村。“我喜欢山,看着雪山上挂着金红色的太阳,看着彩虹从脚下升起,和那些淳朴的山里人聊天,我打心眼儿里觉得舒服。”林强说,“有时候在城里待上两个月,我就觉得快疯了,一定要到山里去闻闻柴火香才能缓过来。”
拍了那么多照片,林强最钟爱的场景就是那一张,在圣洁的雪山下,小学校里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山风中猎猎飘扬。但是,山里风大,新国旗挂上去没多久就被吹破了。所以,每次到山里去,他一定不忘在包里带上几面崭新的国旗。
本报北京7月29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