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新巴尔虎右旗的两位牧民在呼伦贝尔草原上小憩闲谈(7月19日新华社记者尹栋逊摄) |
“内蒙古有广大的草原,人口又不多,今后发展起来很可能走进前列。”
如今,越来越多的呼伦贝尔牧民改骑摩托车放牧。 呼伦贝尔地处内蒙古东北部,总面积25万平方公里。这里居住着蒙古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俄罗斯族等36个少数民族。 呼伦贝尔草原是世界最著名的四大天然草原之一。3000多条河流和500多个湖泊,与草原组成了一幅绚丽的画卷,是中外闻名的旅游胜地,被游客誉为“绿色净土”。
“靠天养畜,逐水草而居”,“轻工业皮毛匠,重工业挂马掌”,新成立的内蒙古自治区还保留着延续了上千年的生产生活方式,但很快这片沃土就成了新中国发展战略布局的重点之一。
1950年末,地质勘探发现,地处包头市的白云鄂博敖包山有丰富的铁、稀土、铌等矿产资源。
当时,新中国的钢铁事业刚开始起步,这一发现立刻引起国家的重视。经过周密筹备,1957年7月,建设包头钢铁公司的大会战在全国人民大力支持下掀起高潮。
这是内蒙古工业发展史上的火热年代。
1959年9月,滚滚的铁水流出包头钢铁公司一号高炉,比原计划提前一年。10月16日下午,包头钢铁公司举行出铁剪彩典礼大会。时任国务院总理的周恩来出席大会,并为包钢一号高炉出铁剪彩。在各族群众的欢呼声中,周恩来登上这座雄伟的高炉,对工人们说:“这是世界上一流的大高炉,第一次在我们国家出现,你们要好好管理啊!”
在国家重点工程包头钢铁公司掀起建设高潮之时,包头第一、第二机械厂,包头第一、第二高温高压热电厂,大兴安岭森林工业基地都相继开工。仅“一五”时期,国家在内蒙古投资建设工厂、修建铁路的基建资金就达11.39亿元。
在此基础上,内蒙古自治区按计划积极发展地方工业、林业、运输业、邮电业、商业和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建起了大小厂矿750余个,实现工业总产值6.33亿元,奠定了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
在内蒙古一机集团公司的档案室里至今仍然保存着一张珍贵的黑白照片,记录着邓小平43年前来这里视察的情景。
作为照片的拍摄者,今年71岁的武跃华仍然清楚地记得那时的情景:“小平同志从四分厂一直走到五分厂,在五分厂的桌旁与工人们交谈。在小平同志离开五分厂与工人们道别时,他亲切地挥手致意,我站在对面,匆匆按下相机快门,记录下这一难忘的时刻。”
1964年4月,邓小平亲临塞外包头,他的足迹遍及内蒙古一机集团公司、二机集团公司、包头钢铁公司、白云鄂博铁矿,所到之处极大地激发起人们投入经济建设的热情。
1987年6月,内蒙古自治区成立40周年之际,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前总统卡特时指出:“我们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是坚定不移的,我们的政策是着眼于把这些地区发展起来。如内蒙古自治区,那里有广大的草原,人口又不多,今后发展起来很可能走进前列。”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看待内蒙古的优势和潜力,对内蒙古的发展提出了殷切希望,为内蒙古的发展确立了远大目标。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