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解放军艺术学院音乐系和军旅音乐研究所编撰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音乐经典文献库》(战争年代篇)和《中国人民解放军音乐史》重印版面世,近日,这两部巨作已经赠送给全军近百个基层单位的官兵。
多卷本《中国人民解放军音乐经典文献库》由“战争年代篇”和“和平年代篇”两部分组成,其中“战争年代篇”由《长征路上的歌》、《抗日烽火中的歌》、《解放战争炮声中的歌》3辑组成,用176首歌曲再现了我军战争历程,还配有“历史背景”、“歌词大意”、“教学及表演提示”和歌谱,歌曲都配有钢琴伴奏,中英文对照,汉语拼音注音。
《中国人民解放军音乐史》在2004年一面世,便受到学术界的肯定、文艺界的好评,尤其受到了官兵的喜爱。《中国人民解放军音乐史》以军旅题材音乐作品、军旅音乐家的音乐创作和表演以及部队官兵鲜活的音乐生活为内容,全方位、多视角地反映了1927年以来我军音乐文化的整体面貌。全书由绪论、上篇、下篇、结语、附录五部分构成,另有彩图、插图、谱例。其中,上篇3章分别描述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的我军音乐;下篇4章记录了新中国成立后30多年及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音乐成就。附录简要介绍了我军现存的主要文艺团体,收录了建军以来我军各个历史时期共2000多位音乐家的个人资料。可以说,这是一部具有开拓性、史诗性、抢救性、学术性、实用性的史论著作。
这两部著作的主编,就是人们非常熟悉的歌唱家李双江教授。为纪念建军八十周年,他还专门录制了六十首军旅歌曲,取名《军歌如潮》,献给建军节。
李双江从来都称自己为“战士歌手”。1963年,他从中央音乐学院毕业后就入伍,成为新疆军区歌舞团的独唱演员,在民族音乐的海洋里浸润10年,以后又调入北京的总政歌舞团,很快便享誉全国,成为我国民族声乐的杰出代表。1994年,他被调到解放军艺术学院音乐系任系主任,开始了军旅声乐教学生涯。
在解放军艺术学院,李双江不但培育了大批本科生、研究生,还发起组织对我军音乐史的系统研究,《中国人民解放军音乐史》和《中国人民解放军音乐经典文献库》就是在他的带动下,众多专家、学者共同完成的优秀科研成果。
为什么要编撰军旅音乐史,李双江怀着深情说:“我军音乐是中国近现代音乐中最绚丽多姿、最光彩夺目的一部分,伴随着军队的发展而发展。它从土地革命时期简单的填词歌曲发展到今天包括交响乐、歌剧等复杂形式在内的艺术形式,始终都在鼓舞士气、提高战斗力,在政治工作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李双江在10年前组建了军旅音乐研究所,第二年,研究所立项的《解放军音乐史研究》就获准为“全国艺术科学"九五"规划1999年度课题”。他们自筹资金,聘请学术专家,收集了我军主要的音乐作品与资料,采访了几十位军旅音乐家,建立了全军200多位音乐家的艺术档案,整理出了与我军音乐相关的文献索引,还查阅到了一大批战争年代留下来的我军音乐史料,包括实物,为此专门召开了3次军旅音乐学术研讨会。
2005年,在完成《中国人民解放军音乐史》之后,他又率领大家开始编撰《中国人民解放军音乐经典文献库》,同年,这部文献库又被新闻出版总署列为国家“十一五”重点规划图书。
李双江对军旅歌曲的感情至深。1927年南昌起义不久,南昌城里传出了一首《八一起义》的民歌,在庆祝建军50周年的时候,李双江曾特意和总政歌剧团的作曲家王云之改编了这首《八一起义》。在几十年的军旅音乐生涯中,他演唱了《八一起义》、《打个胜仗笑哈哈》等多首战争年代产生的歌曲,也演唱了《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再见吧妈妈》、《北京颂歌》、《红星照我去战斗》等数百首和平时期诞生的军旅歌曲。
李双江一直身体力行着“战士歌手”这4个字。在总政歌舞团时,他曾创造了一年为部队演出300多场的纪录。到解放军艺术学院后,他也秉承“为兵服务”的宗旨,不仅培养学员“为兵服务”的意识,而且每年经常带领学员为基层部队演出,足迹遍布各地。李双江说:“我是有44年军龄的老兵,当过骑兵、坦克兵,也当过炊事兵,还参加过一些局部战争。近半个世纪的军旅生涯使我深切地体会到,没有人民军队,就没有我的今天,是伟大军队成就了我的歌唱事业,才使我成为一名战士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