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检索:
莫保荣50岁,从事工会工作已有27个年头,现任广东省雷州市总工会生产保护部部长,兼任雷州市劳动争议仲裁员、调解员,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员,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员。
2004年他被评为湛江市优秀工会工作者;2007年他被评为“安康杯”广东省优秀组织者。
一坐4个多小时不插话,耐心听取职工反映情况———这是广东工会系统的一位基层工会干部;同样还是这位工会干部,不畏艰险面对复杂的劳动纠纷迎难而上,第一时间介入调查调解,有力地维护了职工合法权益和社会的稳定……“职工利益无小事”
随着企业改制,企业的劳资关系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企业内部矛盾变得错综复杂。工会积极参加市政府有关联席会议,参与有关企业改革方案的制订。本着确保职工合法权益在改革中不受损害的目的,解决好职工的切身利益问题。
莫保荣认为,在现实生活中,劳动者为了保住工作岗位,对用人单位的侵权行为往往是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只有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才与企业发生争议或上访。心中恪守着“职工利益无小事”、“基层工会干部就是要真情帮助职工解决具体问题”的信念,耐心、细心地倾听职工的情况反映成为莫保荣最重要的工作。
一次,30多名职工群体上访,并与公司负责人发生争执,他们的情绪激动,一触即发。
莫保荣接到信息后,立即与当地劳动保障部门的有关领导赶到该公司。莫保荣非常耐心地听取职工诉说。有人回忆,时间足足有4个多小时,莫保荣一直在听,没有插话。群众终于把话讲完,把事由讲清。
“你问一坐4个多小时一直听别人讲是什么感觉?道理很简单,职工反映的话往往句句重要。如果情况了解不明,处理不当,他们日后的生活难免陷入困境。”
莫保荣随后向该公司调解委员会主任等人了解核实情况,理清了思路:上访职工提出的一些问题是合理的,但过激的行为是不能允许的。不过,最重要的是,该企业一些做法是违反法律法规的,应当纠正。
于是,莫保荣在企业和职工之间进行了异常紧张而有条不紊的耐心说服和认真调解工作。剑拔弩张的气氛终于缓和下来了,矛盾得以及时化解。“要有解决问题的办法”
面对复杂的劳动纠纷场面,莫保荣常常是勇敢地迎难而上冲在前面,第一时间介入调查调解,将许多看来是一触即发的纠纷消弭于无形。这给一些人一种不小的错觉,以为解决劳动纠纷只要勇敢、只要大胆就行了。事实上,情况不完全是这样的。
为了妥善解决好各种劳动矛盾和纠纷,莫保荣用很多的时间来学习。他说:“面对问题,要有解决问题的办法和依据。《劳动法》、《工会法》和相关的劳动法规,是我们依法维权的法律依据。这些法律法规对工会履行维权职能有着明确的规定,为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
长期坚持学习,使莫保荣较好地掌握了法律法规,知道相关的一些典型案例的来龙去脉,所以,解决起许多错综复杂的问题来,莫保荣胸有成竹。
一次,汽车站一位未被优化组合的职工郑保茂来反映情况,该企业对他既不另行安排工作,又不给发放生活费,无奈之下,他只好四处告状上访。
莫保荣听完职工的诉说后,邀请劳动监察大队派人到该职工所在的单位进行调查核实,得知该单位当时改革方案和规章都没有明确规定富余人员如何安置,单位也没有作出任何解决处理。
莫保荣认为依照劳动法律法规有关规定,这是由于单位疏忽造成的后果,责任应由单位来承担,经与单位领导协商,同意接受调解意见,补发郑保茂在此期间的生活费,也补缴其社会养老保险费。鉴于郑已达到退休年龄,按规定给他办理了退休手续。这位辛劳了一辈子的职工终于不必为自己的晚年操心了。
2006年下半年,雷州市供电部门的体制改革进入攻坚阶段,莫保荣任工作组组长进驻英利供电所。不过,这次,莫保荣可谓“临危受命”———由于当时大部分职工抵触情绪过激,部分职工对工作组采取不让进门、不给凳坐、围攻谩骂等不理智的行为,有的甚至用武力威胁说,谁报名参加竞争上岗考试,就砍掉谁的脚。
面对这种窘况,莫保荣没有畏难、没有退缩。职工们不让进门、不给凳坐,莫保荣就坚持10多天都站在单位的门口,为避免人们由于一时的固执和偏见导致权益受损害,他一再向人们申明市政府的决定,即:如果不按规定时间报名参加竞争上岗考试,就等于自动放弃岗位。
莫保荣利用自己深厚的法律法规知识,想方设法组织职工学习政策和文件,向他们宣传企业改革的意义和上级的决定,还帮助他们答疑解惑,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
经过莫保荣一行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说服、教育和劝导,到10月19日深夜12时(报名截止时间),终于使该所全体职工都在截止时间前报了名。
工会干部的行为感动了全体职工:“真是委屈和辛苦你们了。如果不是你们诚心诚意为我们着想,苦口婆心对我们做工作,我们很可能会错失竞岗机会,丢掉工作!”“组织的力量才是最强大的”
劳动争议调解和职工维权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矛盾纠纷复杂的工作。集部长与办事员于一身的莫保荣压力非常大。在处理纠纷中,他感受最深的是组织的力量才是最强大的。一定要紧紧依靠组织的力量,才能解决好问题,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几年来,在单位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他认真开展工会劳动法律监督网络的构建工作。目前,雷州市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委员会和职工法律援助站不但工作运转正常,而且工作有声有色。基层工会建立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小组65个,从而形成了工会劳动法律监督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