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潘婷 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讲,几个大的拐点就把他的一生分成了几段。
1974年,不到20岁的林强,因异常优秀的身体素质被特招到成都军区体工队。
林强没有让顶着巨大压力把他招进来部队的领导失望。
在部队当运动员期间,他先后3次打破了四川省田径5项全能纪录和全军田径十项全能纪录,给单位争了光。而13年的军旅生涯,也为林强打上了永不言败的军人底色。
1987年,林强转业到四川省教育厅体育卫生艺术处做科员。到了新的工作岗位,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对四川省各级学校的体育场地和运动设施做一次普查。
四川省教育厅原副厅长颜振,当时和林强一起去甘孜州调研过。“教育厅买不起好车,每天只能坐在一辆半旧的北京吉普上。”山里全是石子路和土路,一天下来,林强和颜振身上能落上好几斤土。后来他们想了个办法,“用路上老百姓献给我们的哈达把头缠上,只把眼睛露在外面。”
途中,林强把一条腿摔伤了。见到这个“头上缠着哈达,拖着一条伤腿,背着冲锋枪”的外乡人,当地的藏民吓得撒腿就跑。
这次普查,林强和他的同事获得了详实的第一手数据:被调查的19万所学校中,拥有标准400米田径场的学校只有4所,其中两所还是上世纪30年代建成的;学生的人均占有活动场面积只有1.27平方米;大量的边远地区没有体育老师,也没有任何体育锻炼器材。
这样的结果,让“有点忧国忧民的”林强感到很不安。“我当时就想,要想把四川省的体育教学工作搞好,农村是关键。”林强说。
1992年,已经是四川省文化厅体育卫生艺术处处长的林强,在岳池、南部两县搞了一个“快乐体育”的全国现场会。那几天,各个省农村地区搞体育教育的负责人都来了。林强在会上展示了很多“新奇”的做法。
没有运动器械,林强就和孩子们一起自己动手做。他找来很多空的矿泉水瓶子,在里面装上沙子。孩子们排队做广播操时,一手握一个。“这样既可以保持整齐划一,又能用水瓶敲击的声音当作伴奏。”为了让孩子们体会荡秋千的乐趣,他请人从山上砍下大根的藤条,搭在用木头作成的架子上,绑成藤条秋千。他又把村里的废旧轮胎用树肢串起来,挂在高处的杠子上。既可以当梯子爬,又可以当成圈儿来钻。
虽然没有气派的场馆和高级的器材,但这种能给人带来快乐的体育场,一直被林强称为“心中最美的体育场。”
2000年,林强又迎来了他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在他和同事的争取下,第六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将在成都举行。
在任何一届运动会中,开幕式都是最抢眼的。有人提出花重金请明星来演出,被林强拒绝了:“开幕式应该给我们的学校和学生留下点什么,而不是把钱花在一时的热闹上。”
他大胆地把所有表演的机会都留给了了在校大学生们。开幕式整整动员了两万人。从集体舞蹈,到上千人参加的团体操,没有请一位专业人员,全部是由各个大学的老师和学生自己设计完成的。
巧的是,当年恰逢举国申奥的关键时期。大运会结束后,开幕式的光盘被送到北京奥申委,作为申办北京奥运会的专项资料呈报国际奥委会。
说起过去这些成绩,林强的语气很淡然。虽然,从去年开始他就被省里树为优秀转业干部和党的优秀干部的典型,但他却从来没觉得自己有什么值得学习的。
“我在部队的时候,部队里的公务员每天的工作就是给首长擦皮鞋,打扫卫生。所以,在我心里,我一直就是这么理解公务员的,就是给老百姓干事的人。”林强这样告诉记者。
本报北京7月30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