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确定高中新课程实施时间到出台一系列文件指导新课程推行,北京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作为全国第四批进入新课程实验的地区之一,北京的基础教育一直行走在全国前列,也正因为这样的优势,使得北京的此次课改更肩负着承前启后的使命。
改变沿袭多年的传统教育方式,用全新理念去构建新的高中教育模型,北京300多所高中学校迎来了一次高中教育的破冰之旅。
时机
与义务教育课改对接 高中新课程实验始于2004年。为顺应国际高中课程改革潮流,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教育部决定在全国启动高中课程改革。
当年,山东、广东、海南、宁夏等4省(自治区)率先启动。此后两年,江苏、天津、福建、安徽等6个省市渐次进入。按照教育部的整体安排,2010年,全国所有省(市、自治区)将全部进入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
在全国各地轰轰烈烈启动高中新课改的同时,北京也在为课改实施日期进行着最后的酝酿。
北京市教委副主任罗洁参与了北京高中课改从酝酿到实施的整个历程。据他介绍,北京之所以选择2007年启动,还有另外的考虑。
从2001年秋季开始,北京市在部分区县的义务教育阶段实行课程改革实验,2004年秋季起,全市小学和初中的起始年级全面进入课改。2007年,首批全面进入课改的初中生将进入高中学习,为使课程改革实现进一步衔接,巩固课改成果,必须建立高中新课程体系来保证他们的学习得以高质量的延续。
同时,在现行高考体制下,全社会都把普通高中看作决定人生命运的决战阵地,在应试观念的作用下,学校、教师不堪重负,家长、学生抱怨重重,现行的高中教育与素质教育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高中课改迫在眉睫。
2006年9月,北京市教委初步敲定了课改实施时间,并起草文件提交教育部、北京市政府审批。同年12月,经过教育部和市政府的审批同意,北京终于将高中新课程实施时间锁定在2007年的新学年。
这一年,黑龙江、吉林、陕西、湖南等4省也将启动高中新课程。
调研
高校专家跟踪实操两年 新课程实施时间敲定后,北京各方面教育资源马上行动起来。
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北京作为第四批进入课改的地区,“客观上要发挥后发优势,在高中课改实验工作上,有更高的立意和更高的追求”。这句话,给北京的高中课程改革定了调。
从2006年12月敲定实施时间到2007年9月新课改正式启动,留给北京的准备时间已不到一年,市教委动用了各方面的专家资源,并牵头与市发改委、市财政局等单位联合建立高中新课程联席会议制度。
首都师范大学课程研究中心的专家们在2004年、2005年两年时间里深入课改实验区几十次,进行不间断的跟踪与研究了解实验区的课改进展情况。
首都师范大学首都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院教师教育中心主任王海燕介绍,调研中发现,新课程的理念在各个教改实验区都得到了一致的肯定。但由于是第一次开展这样的实验,启动初期时间紧迫,有的地区教师没有参加培训就直接上高一或者高二年级的课,由于教学惯性的存在,很多老师的观念还没有完全转变过来,还停留在以前教教材、讲教材的水平上。
王海燕说,对新课程要求开设的选修课,即使在同一个地区,不同学校的执行程度也不一样。如广东、深圳这样教育资源比较发达的地区,真正能完全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开足选修课的学校非常少。很多学校都是采用“定餐制”(地区根据有关要求替学生选课,学生没机会选课)或者“配餐制”(学校根据本校的能力和有关规定开设选修课,能照顾到学生的意愿,学生有机会选课)。
首师大的专家们将两年的专题调研以报告的形式提交给市教委。他们在报告中指出,加强新课程理念的推广、提高教师培训的实效性、尽早明确高考与新课程之间的关联等一系列问题都被提到了值得关注的位置,这些内容都在北京之后制定的新课程方案中得到不同程度的体现。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