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雨珊
热钱有增无减 外管局继续“严进宽出”
7月30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了今年一季度末的外债余额数据。截至2007年3月末,我国外债余额为3315.62亿美元(不包括香港特区、澳门特区和台湾地区对外负债,下同),比上年末增加85.74亿美元,增长2.65%。
外债余额中,登记外债余额和贸易信贷余额分别为2229.62亿美元和1086亿美元。登记外债余额中,国务院部委借入的主权债务余额为342.29亿美元,占15.35%;中资金融机构债务余额为745.02亿美元,占33.42%;外商投资企业债务余额为634.59亿美元,占28.46%;境内外资金融机构债务余额为470.44亿美元,占21.10%;中资企业债务余额为34.53亿美元,占1.55%;其他机构债务余额为2.75亿美元,占0.12%。
社科院金融所殷剑峰认为,一季度外债余额与高额的外汇储备相比还是比较少,且外债结构较合理,表明我国外债仍处于较安全的地带。3月末,国家外汇储备达到12020亿美元,同比增长37.36%,比上年末增加了1357亿美元。
“外债上升较慢,短债的比重控制得较好,表明去年以来我们优化外债结构的努力出现了效果。但这不能掩盖另外两个问题。”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教授钟伟说。
钟伟所说的问题,一是热钱流入的压力仍然有增无减。伴随着人民币升值,外资正极力在其间寻找获利空间,大量热钱以各种名目混入到经常项下和资本项下,钟伟估计每年进入中国的热钱约上千亿美元,这仍将是监管部门的监控重点。数据显示,热钱流入导致外汇储备新增规模大于贸易顺差和外商直接投资的情况越来越严重,一季度顺差及外商直接投资仅为623亿美元,另外有734亿美元的非正常资金流入。
第二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在于,今年3月,国家外汇管理局为了防止外债尤其是短期外债增长过快,调减了2007年度金融机构短期外债余额指标,但也使得金融机构苦乐不均,一些外向型出口企业在申请信用证、结汇方面变得更为困难。
目前,外汇管理部门正在全国范围内对银行短期外债规模控制及管理规定执行情况进行专项检查。两个月前,由于短期外债管理不到位等违规行为,19家中资银行和10家外资银行受到了外汇局的处罚。而对2006年银行自身外债专项检查和2007年银行自身收结汇业务专项检查中发现的违规问题,外汇局也正在处理过程中。
国家外汇管理局有关人士表示,当前资金正处于“流入挡不住,流出出不去”的阶段,国家外汇管理局将进一步采取措施严格资本特别是短期资本的流入,放宽对资本流出的限制,加大违规资金的检查力度,并与有关部门进行更多的信息沟通和政策配套,建立监管协调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