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蜀骥刘敏本报记者王青山7月24日,眉山市东坡区富牛镇宋祠村4组的宋振福高兴地告诉记者,他已经拿到了20000元小额贷款,创业资金问题解决了。
宋振福在外打工15年,今年决定回乡发展温室养鸡。但申请小额贷款需要担保,这让宋振福犯了难。
犹豫再三,4月底,宋振福给市委书记蒋仁富写了一封信。
宋振福的来信对蒋仁富触动很大:必须顺应和激发群众创业致富的愿望,建立更为畅通的民意渠道,及时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很快,眉山市启动“万名公职人员为万名创业群众提供小额贷款担保行动”。与此同时,全市以察民情、听民声、顺民意、助民富、重民生、分民忧、解民难、维民权、倡民和、保民安为主线,将“富民惠民、改善民生”作风建设推向深入。
“和领导们说说话原来很方便”
7月中旬,眉山市做了一项“特别”统计,内容是一个月以来,包括市委书记、市长在内的91位领导干部接听电话的情况。
原来,6月6日《眉山日报》公布了市级及市级部门91位党政领导的手机号,各区县的县级和部门负责人也在本辖区内公布了各自的手机号,搭建平台、畅通渠道。
抱着试一试的想法,青神县某企业职工黄云华给市委一负责人打了个电话,反映企业破产后没有落实他伤残军人的待遇。该负责人当即表示,马上调查,尽快答复。一周后,黄云华又给那位负责人打电话,专门表示感谢,称自己不仅被纳入了工伤保险,财政还发生活费,并为他交了有关保险。
据不完全统计,公布领导干部手机号码以来,91位领导干部共收到电话1000多个,除遇到困难寻求帮助的以外,群众还积极建言献策,对城市建设、环境保护、文化教育等方面提出许多好的意见和建议。
从7月2日起,3个月内,每周星期一眉山都有一名市领导到市信访室接待来访群众。6月20日起,各区县每天都有一名县级领导干部在信访室值班。“之前大家还担心接电话和接访是不是领导本人。”彭山县一位来访群众告诉记者,“没想到还真的能和领导们面对面摆一摆,心头觉得很踏实。”
抓落实,越来越多的梦想成真
“群众最关心的,群众最不满意的,群众要求最迫切的,就是我们干部作风整顿中要狠抓落实的!”这是眉山领导干部对作风整顿提出的要求。以前,眉山城区的通惠河是一条臭水沟,河两岸居住着眉山城区近三分之一的人口。一到夏天,沿河居民连窗户都不敢开。去年4月,市委、市政府决定投资1.25亿元,启动通惠河一期3公里整治。一年过去,河道疏通了,河岸的亮化、绿化基本结束,排污管道安装完毕,道路修建也即将结束。国庆前,整治将全面结束。
以通惠河整治为突破口,眉山着力改善老城区居住环境:对土街土巷进行整治,市民出行不再“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老城区休闲场所少,城市建设就规划了10多个小广场……
“终于喝上了甘甜的井水!”7月18日,仁寿县禾家镇黄坡村村民丁白林激动地告诉记者,能喝上这样的水,是丁家几辈人的梦想。
黄坡村是典型的旱山村,村民的饮水问题一直是当地头等大事。今年春旱,村民们只能到一些小堰塘里找水喝,有的甚至要走十多里路挑水吃。小堰塘里的水很浑,但就这样的浑浊的水,一些村民还喝不上。今年上半年,在市、县国土部门的帮助下,免费为包括丁白林在内的黄坡村村民们打了井。打了井、有了水,黄坡村依托柑橘产业制订产业发展规划,鼓励村民们进行品种改良和产业结构调整,搞好养殖。
按照红层找水打井工程项目实施规定,整个工程至少要到10月底才能开工。针对今年严重的春旱,眉山及时调整实施方案,从4月份就开始打井,使整个计划提前半年实行。截至7月15日,全市打井19935口,已解决75518人的饮水困难。
今年初,眉山市通过热线电话、媒体、问卷等形式,广泛征集惠民活动建议,形成了89项,每一项都落实了责任单位、责任人。半年过去,一批群众亟需解决的困难项目得到解决。城市低保月人均补差、“零就业”家庭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对象至少有一人就业、解决进城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等29项工作已全面完成,其他工作有序展开。
为补充十大惠民行动尚未覆盖的帮扶项目,该市7月2日成立惠民帮扶中心,设立11个服务窗口。各区县还将建立惠民帮扶中心和分中心,把惠民帮扶网络和工作延伸到基层。
记者采访时,碰上太和镇失业人员王波通过劳动保障部门提供的宽带服务,进行远程面试。小伙子兴奋地说,对方是成都一家机修公司,已经基本同意,下个月就可以上班了。“这种找工作的方式快捷、省事,而且有政府劳动保障部门的全程指导,安全实在!”
“日子越过越有滋味”
因为历史原因,眉山城区有2万拆迁居民没有妥善安置。今年眉山下决心彻底解决。200多个安置小区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道路、绿化、路灯,一应俱全。
16日下午,仁寿县文宫镇太清村1组的夏东升迫不及待地去看自己正在修建的新房。根据太清村统一的规划,夏东升的新房将修成一楼一底的小洋房,发展农家乐。夏东升高兴地盘算着:自己在企业上班月收入1000多元,家里3亩多枇杷一年能收入万多元,如果把农家乐搞好,家里又将多笔收入,“这样的日子越过越有滋味!”
夏东升往年都在北京、深圳等地的企业做电工,月收入1000多元,除去返家的费用等各种开销,每年只剩三四千元。今年仁寿县新引进不少企业,夏东升决定回家乡发展。夏东升的妻子则继续在家里种枇杷,按照市、县“一村一品”的规划,进行品改。枇杷的品种好了,规模大了,就能卖个好价钱。
随着眉山工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像夏东升这样的外出务工者回乡就业。
为鼓励全民创业致富,5月底,眉山市出台《眉山市鼓励和支持全民创业的若干政策》和《全民创业服务行动方案》。前不久,眉山市行政服务中心增挂了两块牌子:全民创业服务中心和全民招商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每天接待政策咨询、帮助协调解决创业难题,忙得不亦乐乎。
7月,眉山市启动两条创业街———兴和北街和双凤街的建设。创业街上的摊位,由政府统一制作,免费向创业人员提供,创业街上的摊点享受各种优惠政策。下岗失业人员、拆迁安置居民、进城务工人员等有创业愿望的人员,正踊跃向社区提交申请,进入创业街经商。
政府部门主动上门为企业服务。打算落户东坡区的仁禾木业公司是今年眉山第一个享受“绿色通道服务”的企业,工商、国土、税务、环保等部门的工作人员集体上门为公司开展审批服务。
为解决创业贷款难等问题,眉山还号召全市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为有创业需求和创业能力的下岗失业人员、退伍军人、高校毕业生和城镇失业人员提供小额贷款担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