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生 揣杨永 本报记者许海涛“一个人性格的形成是在小时候,家长要在六岁之前对孩子说"不",不要打他不要骂他也不要讲道理,你复杂的言语在他耳中就是噪音,你应当搬个椅子坐在他面前。等到孩子十二三岁懂事的时候再开始说"不"已经晚了,九岁以后孩子就敢离家出走。
”7月21日,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教授李玫瑾和河北廊坊的广大市民面对面交流。
李玫瑾是团廊坊市委主办的第33期“和谐廊坊·市民文化大讲堂”主讲人。
从区位上看,廊坊是河北省距北京最近的地级市,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廊坊人对文化需求越来越迫切,许多市民希望能像北京人一样,听到高水平的专家讲座。
2006年9月,团廊坊市委启动“和谐廊坊·市民文化大讲堂”,把专家讲座搬到廊坊来。时任团廊坊市委书记的薛永纯这样给大讲堂定位:它一定是社会化、项目化、实业化的发展思路,一定是免费的,邀请的专家起点要高,而且最好每周一期。
经过多方联系,团廊坊市委充分依托团组织优势,联合廊坊电视台、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河北销售分公司共同举办廊坊市民文化大讲堂。
3个月后,2006年12月2日,星期六,于丹带着《论语心得》走进廊坊,市民大讲堂正式开讲,讲座所在的大礼堂爆满。欣喜之余,一些市民担心文化大讲堂虎头蛇尾,办一期,停几期。
团廊坊市委副书记侯贵松专门负责联系主讲人,他表示这是团市委最劳神的一项工作,为了定期开讲,他们动用了各种社会关系。每周侯贵松都要到北京接送专家。
戒除网瘾专家陶宏开教授来了,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研究员来了,孔庆东、纪连海、阎崇年、周思源、周国平、阎学通、金正昆等知名专家学者先后登上讲堂。
从第15期开始,团廊坊市委组织了部分听众问卷调查,让市民写出想要听的主讲人。渐渐地,这种市民“点菜”、专家“下厨”、企业买单、社会受益的文化大讲堂成为廊坊市民周末生活中一个重要的文化大餐,据统计,全市3万多人次到现场参与,近百万人次通过媒体收听、收看了讲座。
今年68岁的王大妈是大讲堂的忠实听众,场场不落。一些重要的讲座,她都要拿着录音机录下来。她说:“那些健康养生内容的讲座是留着自己听,一些关于教育孩子的讲座是录给儿孙们听的。”
每周四下午,廊坊大方实业有限公司工会主席桑嗣童都要到市青少年宫为单位职工领讲座的门票,周六上午组织员工去听。通过听讲座,桑主席发现同事之间交流多了,共同话题多了。
廊坊市市民文化大讲堂内容涉及青少年教育、老年保健、家庭理财、历史人文、法律、礼仪、励志、高考等。清华大学教授樊富珉因备受廊坊市民的欢迎,又第二次走进了大讲堂。
目前,团廊坊市委正在策划讲堂进社区活动,尝试在主会场之外,将在大型社区附近设立分会场,内容包括家庭教育、健康教育、理财教育等方面内容,以使更多普通市民受益。
本报石家庄7月3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