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兵群众参观《我们的队伍向太阳》展览感言
本报记者 席锋宇
近半月时间,80万人次。
数字传递的是《我们的队伍向太阳》大型展览所受的欢迎程度。
今天上午,记者再次来到军事博物馆,在人海中感受着每一位正穿着或曾经穿过军装的人们,对军队那份发自心底的爱。
场地:第二部分军事过硬钢铁长城大屏幕前
场景:几位海军首长、几位空军战士目不转睛地看着大阅兵的录像。
人物:齐文武(空军95961部队战士)感觉这次展览特别全面,内容特别丰富。看到前辈们过雪山草地,千辛万苦打江山的那些画面,我心底很震撼。今年是我入伍的第二年,不知道明年是留是走,但是我要珍惜在部队的每一天,好好干。
场地:采用互动感应系统的“抗洪景观”处
场景:一群人默默地看着泡在洪水中的战士,听着大雨倾盆的声音,有人很久都没有离开。
人物:张东亮(武警广东省总队第四支队原士官)我出差去呼和浩特,路过北京,特地来看这次展览。展览用新技术立体再现了1998年的抗洪情景,特别感人,仿佛回到了当时的现场。这次展览利用了很多高科技手段,更加丰富多彩了。通过这样的展览,让人们更加了解我们的军队,更加热爱我们的国防事业。我也为自己曾经是这支队伍中的一员而感到骄傲!
场地:照片《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和首都民兵在一起》前
场景:一位老人在老伴的搀扶和陪伴下,边看边指点着。
人物:成元功(曾在1945年至1968年担任周恩来总理的卫士长)在这里再一次看到总理的照片,依然觉得总理就在我的身边,没有离开。我是1940年参军的,当时在贺龙率领的120师。面对军队80年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心里感到无比的自豪。当年的老战友们要是能看到今天,不知道有多高兴呢。经历过战争的人,最珍惜和平。这样的展览办得很及时,回顾了过去,也展望了未来,更增强了信心。
场地:坦克训练模拟器前
场景:里三层外三层的人群,听着讲解,等着体验。
人物:常华堂(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军队政工系教授)看完展览,我有三个没想到。一是没想到展览办得如此全面细致;二是没想到人如此之多;三是没想到收获如此巨大。这展览看得振奋人心!我们的军队走过的80年,也是我们武器装备、人才建设逐步强大的80年。我们的军队完全值得党放心,我们的军队完全值得人民骄傲,我们的军队完全值得祖国信赖!
场地:观众留言处
场景:儿童、老人、青年学生争相留言,工作人员收集着今天上午的观众留言。
人物:马艳爽(展览的工作人员)留言本天天都要换,一天得十几本。我们每天不定时地来收集几次,手里总是厚厚的一沓子。有一位北京军区71岁的老军人,从开展到现在已经来了14次了,每次他都会在这里留言,而且每一次的留言都有新的感受。因为他手颤抖得厉害,我就帮着他按着留言本。老人家的这份执著和对部队的爱,让我们工作人员特别感动。
翻看一本本观众留言本,不难在三言两语的留言中看出大家对展览的喜爱,和对我们祖国有这样一支优秀的军队流露出的骄傲之情。
公交总公司客运五分公司的李廷援在留言中写道:“我们国家有这样一支忠于党、忠于人民的强大军队,国家会建设得更加强大美好!”
来自江苏省金坛市的朱珏老人留言说:“向伟大的人民解放军学习、致敬!通过这次参观学习,使我们祖孙三人受到一次生动的爱党、爱国的教育。”
7岁小朋友吴容浦的留言里,既有汉字又有拼音。稚嫩的文字却是最真实的情感:祖国真好!祖国yue来yue强大!我真自hao!
“建军八十年,打造铁江山,在党领导下,千载万代传!”一位退休职工的留言引起很多观众的频频颔首。
来自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的郝福年在留言本上端端正正地写下:“人民军队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在成长的过程中非常艰苦,令人震撼。作为一名中国公民,我由衷地感到自豪和骄傲!”
本报北京7月31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