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呼和浩特8月1日电(记者殷耀 任会斌)作为“一五”时期国家重点项目,包头第一发电厂的五台发电机组几乎与共和国同龄。就在内蒙古自治区喜迎六十周年大庆之前,它们光荣地“退役”了:6月底已被关停,下一步将被拆除。
就在此前不久,内蒙古乌拉山电厂一、二期工程的冷却塔等设施已被爆破拆除,共压缩装机25万千瓦。
“这只是关停工作的开始。”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赵双连介绍说,按国家要求,“十一五”期间内蒙古须关停小火电机组137.5万千瓦,力争关停227.8万千瓦。至2007年7月底,内蒙古已关停小机组100.8万千瓦,压小实现较大突破。
近年来,依托资源优势,内蒙古煤炭、电力、能源、化工、冶金等产业迅速壮大,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达85%左右,拉动了地方经济快速发展。2006年,内蒙古的地区生产总值已达到4790亿元,增长18%,经济规模已跃居全国第17位。但是,因经济处在上升期,加之以原材料、能源产品生产、输出为主的产业结构,导致内蒙古的单位产值能耗高出全国均值1倍以上,节能减排任务艰巨。
据国家统计局7月公布的最新数据,2006年内蒙古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分别为2.413吨、5.37吨标准煤,较2005年分别降低2.5%和5.2%,单位生产总值电耗为1913.1千瓦时,增长11.61%。
据内蒙古经济委员会主任牙萨宁介绍,依照国家产业政策和准入标准,近年来内蒙古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仅2006年,内蒙古清理了能耗高、污染大、工艺落后的小煤矿、小钢铁、小水泥、电石、铁合金等企业1771家,淘汰落后生产能力3000多万吨。
内蒙古还对亿元以上的建设项目进行分类清理、整改,对390个项目采取了停建、缓建、注销等措施。目前,内蒙古已要求现有电厂全部建设脱硫、除尘等设施,新建甲醇装置规模必须在60万吨以上,新开工煤矿的机械化率必须达到90%以上,露天煤矿必须达到100%,煤炭就地转化率必须达到50%左右。
为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目前内蒙古已建立GDP能耗指标公告制度。“十一五”期间内蒙古还将对电力、钢铁、有色金属、化工、建材、煤炭六大耗能重点行业实行单位产品能耗监督管理和最高限额管理,并加强了对列入国家、自治区监测范围的包钢集团、包铝集团、北方重工集团等85家重点企业的监测。
同时,内蒙古还要求各地近期只能淘汰关闭而不能新建钢铁产能,小焦炉坚决淘汰,没有余地。同时,将加快企业兼并重组和资产整合。
7月23日,宝钢集团、包钢集团已签署战略联盟协议,依托宝钢集团的技术,包钢集团在不增加产能的情况下,通过产品结构调整、升级,将年产值由270多亿元增至800亿元左右,标志着内蒙古以产业整合、升级带动节能减排的战略正取得突破。
“今后内蒙古的发展,将立足于资源,而非依赖资源。”牙萨宁说,在现有产业集中、延伸、升级的基础上,内蒙古将建立企业间资源再循环机制。同时,逐步实现产业多元化,2010年非资源产业比重将增至30%以上,
2007年,内蒙古还着力推行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制度,对年综合能耗3000吨标准煤以上的项目进行强制评估,不达标的项目将不予审批、核准。同时,以建立节水型工业为目标,加强冶金、化工等重点行业的污水治理、中水利用工作,从源头节水减排。
按照国家部署,“十一五”期间,内蒙古将累计淘汰落后钢铁产能459万吨、煤炭2000万吨、水泥500万吨、焦炭420万吨、铁合金60万吨、电石120万吨、铜冶炼4万吨、铅冶炼5万吨、锌冶炼1万吨。
“对于内蒙古来说,现在是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大好机遇,通过节能减排工作,内蒙古的资源优势将得到更好的发挥,经济也将逐步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牙萨宁说,“走过六十年历程的内蒙古自治区,将会迎来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的科学发展的崭新时期。”
我国第一个民族自治区成立60年来,千里草原上的各族人民在党中央领导下,贯彻落实各项措施,探索经济发展新路。富饶美丽的内蒙古自治区如一匹骏马奔驰向前。生活在这里的蒙古、汉、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等2390多万勤劳勇敢的各族人民,以一日千里的发展业绩告诉世人:内蒙古正从祖国北疆快速崛起。
“乌兰浩特”,蒙古语的含义为“红色的城市”。1947年5月1日伴随着迎接全中国解放的隆隆炮声,我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在这里宣告诞生。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联名给自治区政府发出了贺电,指出曾经饱受苦难的内蒙古同胞正在开始创造自由光明的新历史,号召蒙古族群众与国内其他民族亲密团结起来,为建设新家园与新中国而奋斗。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