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拉萨8月1日电(记者德吉王攀)在一个摆满了大小不等的泥塑佛像和各种各样宗教造像面具的房间里,36岁的边巴正专心致志地用一个很细的画笔给已经做好的佛像上金粉。这些佛像和面具相貌、表情、神态各异,个个栩栩如生。
边巴说,他学习制作泥塑已经10年了,他的师傅是哲蚌寺的一位僧人。然而,与开始学习制作泥塑不同的是,现在边巴的工作地点已经由郊外搬迁到了布达拉宫脚下的五座院内。
五座院是布达拉宫脚下雪城前不久刚开放的景点之一。建筑面积1020平方米的五座院是布达拉宫二期维修中对五座小型连体建筑的统称。旧西藏,这里曾是贵族官员、宫廷乐队负责人等的住宅区。而如今,这里已经成为演示别具特色的藏族传统手工艺品制作全过程的地方。泥塑、唐卡绘制、传统编织工艺等制作过程吸引不少游客和当地的藏族群众。
边巴说,制作一个较大的泥塑佛像要花费6天的时间。“我们应客人要求,制作不同规格的佛像。给佛像上金粉、铜粉或是不同的色彩也是由客人自己选择。”他说。
在唐卡绘制间,记者看到一位20出头的小伙子正认真地给唐卡上色,地上放着五颜六色的矿物颜料。
小伙子告诉记者,五座院内有一个手工艺品集中销售点,他们制作完成的成品将在那里向游客出售。当记者来到该销售点时看到,店内布置得别具藏族风情,左右两边挂满了手工艺品,有唐卡、氆氇制品、藏戏面具、围裙等。不时有游客进去挑选自己喜爱的手工艺品。
“我们都知道,布达拉宫是西藏历代达赖喇嘛进行政治、宗教活动和居住的场所。却没想到能在这看到现场的民间手工艺品制作,这真是让人太意外了!”正在挑选产品的游客王女士说。
青藏铁路开通后,越来越多的游客正在为西藏传统文化带来新的发展契机。地地道道的本土手工艺品更是游客的最爱。在五座院里,人们不仅可以买到地道的手工艺制品,还能看到这些手工艺品制作的全过程。
布达拉宫管理处雪城管理科负责人央金卓嘎介绍说,雪城保存着十分丰富的建筑内容和文化内涵,是劳动人民创造历史的生动体现,也是认识旧西藏社会、经济、文化的重要实物例证。“在这里开辟这样的动态展示区,增强了与游客的互动性、参与性,可以使游客更深入、更生动地了解西藏独特而丰富的传统文化。”她说。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