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长模式的抉择是关键时刻的关键问题
作者:杨伟民
最近几年,我国经济增长模式出现偏差。经济的快速增长,主要依靠低资源环境成本和低劳动成本贴牌生产的扩大出口带动,主要依靠工业特别是消耗高、排放多的重工业扩张带动,主要依靠能源、土地、水资源的大量消耗带动,主要依靠一轮又一轮的投资扩张带动,主要依靠各级政府干预土地资源配置从而主导资金等其他资源带动。
“十五”计划提出经济发展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但2003年,我国经济增长转入更加粗放的模式,经济增长速度加快,但单位GDP能源消耗由降转升,二氧化硫和COD排放由绝对量减少转为增加,工业比重上升、服务业比重下降,重工业比重提高、轻工业比重下降。这种现象,是正常的,还是“十五”计划的实施出现了偏差?若是正常的,“十一五”规划就要坚持,若是偏差,“十一五”规划就要纠正。对此,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一直有不同的声音。
吴敬琏先生作为我国当代最著名的经济学家,本着追求真理、对国家负责的精神以及敏锐的眼光,捕捉到了近几年我国经济增长模式的问题、部分理论工作者的误区以及一些地方政府的政策偏差,在关键时期,提出了中国增长模式抉择这一关键课题。
作为国家“十一五”专家委员会的副主任,吴敬琏教授的一些思想已经在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的编制过程中发挥了积极影响。在各方面努力下, “十一五”规划最终确定了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中心的“六个立足”的基本方针。即立足扩大国内需求推动发展,立足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发展,立足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推动发展,立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发展,立足深化改革开放推动发展,立足以人为本推动发展。吴先生的不懈努力,已经凝聚成了国家意志。
希望有更多的读者来关注经济增长模式等重大的战略问题,贡献更多睿智的思想,促进科学发展。
(作者为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