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事煤矿停产银行账户冻结
■为了69名矿工兄弟追踪
69名矿工被困75小时成功获救,无疑创造了矿难抢险救援史上的一个奇迹。井上全力以赴救援,井下被困矿工不屈自救,表现出了顽强的生命力。昨日下午,河南省陕县在三门峡市电力宾馆举行联合记者招待会。
以后检查要考虑自然因素
陕县县委副书记杨青黑接受采访时表示,昨日上午该县召开了常务会议,就支建煤矿的透水事故的相关工作进行了部署。近期要花大力气照顾好69名工人,该县四大班子将分期分批将已恢复好的工人送回家。
杨青黑表示,近期包括支建煤矿在内的陕县所有的煤矿,都将停产整顿,进行安全生产大检查,验收合格一个恢复生产一个。“平时主要关心的是通风、电力等方面的安全,对于纯自然的因素考虑得很少,以后在检查时要把纯自然因素考虑进去。”
此外,该县近期将对县内水库、道路、城建等设施,组织一个专门班子进行核查,消除不安全因素。
支建煤矿账户已被冻结
杨青黑表示,目前,由国家安监局、国家煤监局、河南省纪检委、河南省高检院、河南省高院等多部门组成的联合调查组,前两天已成立,前日已开始正式工作。昨日,陕县也成立联合调查组,由该县纪委书记牵头,该县检察院、法院、安监局、交通局、煤炭局等部门参加,配合上一级调查组工作。杨青黑告诉记者,目前支建煤矿已停产,其银行账户也被冻结。
抢救费用三方承担
至于抢救费用三门峡市表示将补助一部分,陕县将拿出一部分,其余部分将由支建煤矿承担。具体花费了多少抢救费,有关部门表示现在还不清楚,统计结果还要两天才能出来。有记者问道,工人们能否获得赔偿,杨青黑表示这个暂时还不清楚。但杨青黑表示,这些工人恢复好以后,如果支建煤矿验收合格,这些工人仍可回矿上工作。
支建煤矿副矿长李少青表示,事故所有的善后工作处理完毕后,矿上所有工人在上岗之前,都要经过系统的安全知识培训。
■家属
村里经济条件差下井工作收入高
昨日上午10时许,记者来到三门峡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部前面空地上,有很多家属在此等候。来自陕县西李村乡下张村的朱年堂告诉记者,一大早,他就和弟媳张红霞来到医院,准备见他的弟弟朱念群。
朱年堂告诉记者,他们所在村经济条件比较差,主要收入靠种烟和种小麦,一年最多能收1万多元,下井的收入更高些。朱念群在支建煤矿已工作22年,当采煤队副队长已快10年。朱年堂告诉记者,他还有一个弟弟也在支建煤矿,这次因病休没上班,才躲过事故。
朱年堂说,弟媳听说朱念群被困后,哭得昏天黑地,几天都没吃饭。昨日早晨,她抱着刚10个月大的孩子,老早赶到了医院。
在医院,记者还见到了陕县宣传部外宣办副主任郝国超,他告诉记者,要等到下午3时后,家属才能见他们。
■幕后
公安局长未到任先抢险 40余战士身体溃烂
7月29日8时40分许,河南陕县支建煤矿东风二井发生透水事故,69名矿工被困井下。三门峡市600余名公安民警、武警、消防官兵紧急出动,经75个小时生死大营救,终于使得69名工人全部生还。
7月29日11时30分,首先接到警情通知的陕县公安局局长李正民、政委卫铁峡一方面向市局领导汇报,一方面迅速集结民警赶赴现场。
崔保连,刚由商丘市公安局调到三门峡,将任三门峡市公安局局长,已报到但尚未赴任。警情发生后,崔保连局长立即驱车奔向他新的岗位,并立即指令武警支队、消防支队、特警支队、刑侦支队、治安支队、后勤处、宣传处民警赶赴现场。
因连续十几小时在泥水中浸泡,有40名战士裆部和脚都溃烂了。因为伤势严重,买来的10多桶爽身粉都用光了,可疼痛却丝毫没有减轻。
本版稿件:本报特派记者 谭经田
■相关新闻
部分获救矿工今日出院
昨日上午,记者从医院获悉,据了解,目前69名工人的情况都比较良好,没有大碍,目前主要是补充维生素等营养,对他们进行输液治疗,让他们尽快恢复这几天消耗的巨大体力和精力。
据了解,目前69名工人中,已经有一部分工人身体情况恢复得相当不错。今天上午,第一批共有28人将出院,余者也将于数天内结束救治。昨日下午3时,获救矿工的家属首次获准与其见面。
第一个获救工人兰建宁,出井后被送到三门峡市第二人民医院。据该医院护理过他的医生赵伟青告诉记者,兰建宁是一个比较乐观的人,在治疗期间态度很积极。
赵伟青告诉记者,她在护理兰建宁时从他口里得知,当时井下电话中断了20多分钟,很快被抢修好了,同外界通了电话,使得他感到有信心。
赵伟青说,兰建宁还告诉他,当时副队长分干粮时,将所有食品平均分成5份,任命5名小组长负责保管和发放。
■矿工回忆
井下干粮统一分配
被困井下75个小时的河南陕县支建煤矿透水事故69名矿工全部获救。昨日,记者去陕县人民医院病房探望,蒙在他们眼睛上的黑色眼罩已摘除,身体恢复好一些的已经可以在地上来回走动,他们互相回忆事情的经过。其中一位矿工宁英周笑着对记者说:“这次救援的成功,是靠集体的智慧和团队的力量。我们被困的一群人同甘共苦,把所带干粮统一起来集中分配。”
7月29日上午
一口气跑了180米
今年39岁的宁英周,家住陕县张茅乡南头村,他到支建煤矿工作已3年多了。宁英周说,“7月29日上午,我和往常一样与工友下井工作。开始作业以后,我从外面运输一车木头到井下,然后卸木头,一车木头还没卸到一半,在下边工作的运输队一工人大叫‘透水了!赶快跑!’听到这个消息,我们七八个人拼命向上跑,一口气跑出了180米远的距离,来到地势较高平台上,随后其他60多名工友先后跑到这里。69名工人刚刚跑到平台上,就看到下边巷道里的水已升起来,将整个巷道完全淹没。整个巷道很快就被堵死了,我们跑慢一点,可能就不会那么幸运了。”
宁英周告诉记者,事发后,立即停电了,井下一片漆黑。“但我当时没有很着急,心里不太紧张。因为大家都在同一战壕里,有困难大家可以一起想办法。”宁英周显得很镇静,他说当时他就让大家关掉其他矿灯,留一盏矿灯轮流照明,免得所有电源同时耗尽。
7月29日中午至7月30日晚
收集馒头、烧饼和包子共32个
“这次救援的成功,是集体的智慧和团队的力量,大家有难同当。”上午9时20分左右,采煤队副队长朱念群和当班班长吉先法告诉大家,把他们所带干粮统一起来集中分配。很快,朱念群和吉先法收集起了工人们自带的干粮。“当时馒头、烧饼和包子加起来32个。”宁英周告诉记者,从7月29日中午到30日晚上,他们就靠这些干粮支撑着,直到井上面送来牛奶。“当时的分配情况,烧饼两人分一个,长条馒头4人分一个,大包子两人分一个。”
8月1日上午
兰建宁升井后告诉井下详情
宁英周说,被困的日子里,除几个刚来矿上、年纪比较小的工人情绪有些波动外,其他人情绪都比较稳定。
8月1日上午事情取得重大进展。“第一个出来的工人是兰建宁,他水性较好。他爬出去后把里面详细情况告诉了外面,为救援工作赢得宝贵时间。”
侯海锋(年龄最小)
“这种经历我一辈子也不会忘”
昨日下午4时许,记者来到二楼的住院病房见到侯海锋时,他第一句话就是,“我太幸运了,现在只有感激,这种经历我一辈子也不会忘……”
他今年22岁,是这些矿工年龄最小的一位。他回忆说:“一开始透水的时候,不过几分钟就把巷道堵死了,电也停了,通信也断了,风也没了。当时真感到害怕,都要绝望了。领导和我们通了电话后,心里放松了许多,感觉到有救了。”
“7月30日晚,井上送来了牛奶,第二天早晨还跟妻子通了电话,尽管嘴上说我不饿,其实非常饿,我不想让她担心。”
侯海锋说, 出去的时候,工人先上,班组长靠后,安全员最后走。他是第十二个被救出来的,能活着上来,真不是个人命大,是全社会都在关心救助的结果。不是上面人抓紧施救,我们根本活不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