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近心情好吗?”如果有一个陌生人到你家来,问这样的问题,你会怎么回答?从7月底开始,将有7000名杭州人遇到这样的情景。时隔20年,杭州首次居民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正式启动。
这项关注人们内心世界的调查,究竟要问些什么?具体是怎么调查的?杭州人接受这样的调查吗?请看杭州日报记者用一周时间,跟随调查小组的亲身体验。
背景
超过百万的投入
想了解杭州人的精神状况
20年前,杭州曾经进行过一次全市居民健康状况流行病学调查,问的是诸如乙肝、心脏病、流感等身体疾病的问题。20年后的这次调查,关注的不是身体而是心理。
去年,我省发布精神健康情况白皮书,调查结果显示,我省15岁以上人群精神疾病总患病率为17.3%。抑郁症就诊率不足10%。
此次调查的负责人之一、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院长赵国秋说,杭州已经20年没做过精神卫生方面的流行病学调查。“这一次调查投入经费超过100万,有100多位专业人员参与。我们想知道,杭州市到底有多少个精神分裂症患者?多少情感性精神疾病患者?心理压力造成的自杀人数到底有多少?总的患病率确切数字是多少?”
现场
高温下长达4小时的入户调查
中午11点多,室外地面温度已经接近60摄氏度。我们跟随浙江工商大学社会工作系的学生小刘与小胡,顶着烈日走了将近20分钟,终于找到了受访者的家。
在门口敲了两分钟,一度以为又被放鸽子的我们正准备离开时,门开了,一位30岁左右的妇女安静地出现在我们面前。在了解到我们的来意后,她让我们进了门。在我们看来,她似乎并不排斥调查,热情地招呼着大家喝水、吃水果。调查员们也放了心,以为开了个好头。
谁知道,这次调查,足足做了4个小时。
“您曾经有过情绪低落,突然很想发脾气吗?”
“有时候吧。和我老公吵架时会这样。”
“您对生活感到满意吗?”
“还好,但是有时候会觉得无所事事,不知道要干什么。”
随着问题的渐渐深入,少妇似乎对我们越来越信任,一股脑儿全发泄出来。原来她是个典型的家庭主妇,平时不工作,只做做家务。日子久了,就觉得很闷,想出去工作,老公又不同意,老是吵架,觉得生活越来越没有乐趣。
“像她这样的情况,疑似忧郁症,但只是轻微的,主要是生活环境造成的。她只要经常和人沟通,出去多跑跑,为自己找些事做做,生活充实了,就没什么问题了。”调查小组组长、七院心理科的夏泳医生说,像这样的情况其实在社会中比较多见,尤其是一些家庭主妇,因为长期待在家里,不太与外界接触,有些严重的就会造成精神抑郁。这种现象一定要及早进行治疗,因为如果严重下去的话,不仅会对日常生活造成影响,还会危及生命。
过程
这是一场马拉松式的调查
此次调查活动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在杭州市全市范围内随即抽取140个社区,每个社区抽取50户,每户抽取1位年满15周岁的居民,总数7000人。
第二阶段,医院成立6个小组,每组13-15人左右,其中有2名联络员,10名调查员,2名督导。每天4个小组负责4个社区。
第三阶段,预计花费半年到一年时间,所有调查工作完成以后,将调查信息进行汇总及数据分析,对有关障碍者得出相应结论。
声音
联络员小季:我们不是来探听隐私的
联系住户是调查当中最麻烦的事。我们打电话去,有些人一听到要做精神方面的调查,马上就挂了电话,再打过去也不接,根本就没办法交流。没办法,我们只能请居委会的工作人员出面帮忙调解。
杭州人户分离的现象很普遍。有些居民户口在这个区,但实际上却住在其他地方。还有些人户口在杭州,人却住在外地,根本就没法联络。有些人看到调查员上门,以为是推销员,门都不让进。也有的人听到调查员问一些涉及隐私的问题,就不愿意配合了。这些情况对调查的开展都造成了困难。
大家的想法调查员都理解,但是这项调查也是为了大家的健康。前几天,城西一个社区前天调查了5个人,就有1例疑似抑郁。一些人平时觉得有心事,但找不出原因或者解决办法,这个调查就能帮助你。
专访
深圳精神卫生专家胡赤怡
多点心理知识,自我修复会好些
有一个人从头到尾跟着调查员入户、讲解,在调查员出错的时候给予指导改正,他就是七院精神科博士何鸣专门从深圳请来的专家胡赤怡。胡赤怡是深圳康宁医院、深圳精神卫生研究所的主任医师。
“深圳市民接触的心理卫生宣传的机会多一些,所以对精神调查比较容易接受。深圳每年都会举办心理卫生周,包括做心理卫生宣传,开设讲座、论坛,向市民开放精神病院。深圳还有个市民大讲堂,由市民自发组织,请来全国有名的专家开设讲座,轮流在各个区举办,所有人都能免费参与。几年下来,大家的视野开阔了,对于精神疾病治疗的态度也变得宽容起来。”胡赤怡说。
“现代社会压力很大,自我调整显得尤为重要。各行各业的人,多懂一些心理方面的知识,那么自我修复的效果也会好一些。”(陈玲陶有庆) (来源:杭州日报)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