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吕才科又受挫了,他创办的化工厂主攻的金属材料防腐课题,前期投入不小,中试失败了;但他并不灰心。他最欣赏《诗经》里的那句话:“谁谓河广?一苇杭之。”他说,干事创业,没有过不去的河,没有解决不了的困难。
脱下军装,不能“脱”掉军人本色
1982年,吕才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解放军军械工程学院,18岁入学即入伍。军校培养了他军人的作风、学生的技能。本科毕业后,他历任济南军区某高炮旅高炮连仪器站站长、旅修理所指导员。
1991年吕才科服从组织决定,脱下军装,转业到泰安市进出口公司,历任办公室主任、业务部经理等职。1997年,公司经营困难,吕才科下岗了。失业的痛苦、对未来的迷茫,让吕才科有时吃着饭,就把饭碗扔下,躲到一旁生闷气。
正应了“祸不单行”的老话,在吕才科心灰意冷的时候,6岁的儿子因心肌炎住进了医院。在照顾孩子期间,他在部队受的腰伤复发。那天是年三十,妻子在医院照顾孩子,他一个人在家,躺在床上,翻身都困难,上趟厕所,来回爬了近半个小时。给朋友打电话求助,朋友把他送进了医院。吕才科一家三口,在医院里度过了一个终生难忘的春节。
一位朋友提醒他:你是转业干部,又有特殊困难,可以找找组织,肯定能给你安排一下。他说:“我对党和政府的军转干部政策怀有深深的感激之情,在我困难的那段时间里,组织上也是嘘寒问暖。但军转干部千千万,都等着政府照顾,终究不是长久之计。政府可以给你基本生活保障,不可能让你万事顺心。为自己的未来着想,必须面对现实,脚踏实地地干。”他在困境中暗下决心,脱下军装,不能“脱”掉军人本色。
用军人作风顽强创业
磨豆腐磨出了食品加工厂,办食堂办成了大酒店,种花卉种到了欧美……其他军转干部的成功之路,为吕才科提供了榜样。他说:“看看周围多少人白手起家,靠的就是量力而行,靠的就是吃苦耐劳。”
妻子含泪捧出了家里仅有的两万块钱,吕才科东借西凑,有了6万块钱的创业家当。
一次,吕才科在华东师范大学读研究生的高中同学来到泰安,这名同学的主攻课题是水处理。这是一个环保、节能的新兴行业,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吕才科感到机遇来了,决心放手一搏。
为了早日生产出合格的水处理产品,他走访了有关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拜访专家、教授,多方搜集国内有关生产水质稳定剂的技术资料,最终选定生产在国内具有领先地位的水质稳定剂。
在资金紧张的条件下,吕才科以技术入股和高薪吸引两名博士生作为公司工程师,开始了艰苦创业。吕才科最欣赏大禹治水的魄力,遂将“大禹”作为企业品牌,蕴含了他的企业经营理念和崇高追求。
不忘军转干部的职责回报社会
大禹化工有限公司开张后的3个月,没有谈成一笔生意,最困难的时候,员工出差的交通费也是向朋友借来的。吕才科自己出差,为了省5角钱,常先跑两站再坐公共汽车。
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一笔生意终于等来。客户是一家年产值十几个亿的钢铁厂。吕才科把自己的产品介绍完以后,对方的企业老总说:说实话,我真听不懂,听说你是军转干部,我也是军转干部,就用一点你的产品试试吧。吕才科后来回忆道,这笔一万元的订单现在看来微不足道,却使我意识到“军转干部”这一金字招牌的力量,更增强了我做好企业的信心。
如今的大禹化工有限公司已发展成有30多种产品的中型水处理药剂专业生产厂,已拥有固定资产1000多万元,年产值2000多万元。吕才科不忘回报社会,安排20名下岗失业人员。
回顾自己的创业成功之路,吕才科感慨良多:“我和许多人一样,干事之前,总是想到那么多困难。困难就像压在头上的大山让人无法跨越。其实,创业前的大困难,逐渐具体化,反而不可怕了。只要量力而行,只要不眼高手低……办法总比困难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