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人邀我去他居住的县城一游,首到的景点就是县城那个大广场。没想到,这个广场如此浩大,如此气派,还有汉白玉栏杆、中央舞台,建筑材料也相当考究,大得有点冷清,大得有点令人吃惊。
广场,作为“城市的客厅”,具有集会、休闲、停留、参观、娱乐等多种功能。
在城市中建造一些广场,对于美化市容环境、开展文化活动确有好处。广场文化也是开放时尚的显著标志之一。
笔者曾到过世界上一些广场,除天安门广场外,还去过上海人民广场、莫斯科红场、河内巴亭广场、巴黎协和广场、纽约时代广场等等。天安门广场的情况众所周知,上海人民广场原先较空旷,经改建后在地面加大了绿化面积,建起了市政府大厦、博物馆、大剧院,地下建成商业街、地铁站、停车场等,集行政、文化、生态、交通、商业功能于一体,成为“上海十大旅游景点”之一。红场、巴亭广场、协和广场也均以历史事件、名人、建筑物风格而闻名遐迩,游人如织。至于纽约时代广场,那只是几条马路交界处一小块空地,小得很,只是高楼上广告牌林立,五光十色,引人注目。
到了外国,才知道那里的广场并不大。红场只有天安门广场的五分之一,巴亭广场又只相当于红场的三分之一,协和广场更小,纽约时代广场小得简直徒有“广场”之虚名。看来,广场是否有名,与其面积关系不大。
可是,我国许多城市,不知从何时起刮起了一股建造大广场之风,处处是“大手笔”、“大工程”,对此不惜代价,跑马圈地,草率决策,乐此不疲。有的地方为追求品位和档次,广场上还设有音乐喷泉、大理石浮雕和豪华灯饰。据说,国内有的城市广场的面积已超过天安门广场。更有一些小县城也拼人力财力,不惜贷款集资,以拥有大广场为荣。然而,广场并非修得越大越好,并非越奢华越好。大而无当,好大喜功,不但会浪费大量土地,在经济上也往往会不堪重负。
建造城市广场应因地制宜,实事求是。方便市民,使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是基本原则。那些为了炫耀“政绩”,擦亮“脸蛋”,攀比“气派”而滥建的大广场,只会变成劳民伤财的城市累赘,看来还是早点刹车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