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家乡变化看和谐农村的发展
作 者:杨 艳 燕
伴随着08奥运的临近和香港回归十周年庆典尘埃落定,在以胡锦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和谐社会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新农村建设也锦上添花,到处能听到老百姓兴奋和赞许的声音。
生活走向富裕,彰显民生建设新成果
02年以来,家乡的变化更多地体现在村民的日常生活中。以前村里只有一家占地三十几平米的小卖部,售卖的商品品种少、质量低,而且也不卫生,村民要想多买些日常用品或者蔬菜瓜果之类,就只能到十几里地之外的集市上购买,不仅占用时间,而且集市是每五天才有一次,这些都严重影响村民对日用消费品的需求。
近五年来,村里新开了两家各占地四五十平米的小超市,以前破旧、没有任何装饰的店面也被现在洁净、装饰一新的店面所取代。超市里商品琳琅满目:从柴米油盐到肉禽蛋奶、从生鲜熟食到瓜果蔬菜、从主食厨房到蛋糕订做……应有尽有,每天都有专人到二十里地之外的市场去采购,保证了商品的新鲜度和货品的丰满度。货品数量的增多、质量的提高,超市环境的改善和优质的服务,也为村民大开方便之门,满足了村民的日常消费,提高了大家的生活水平。曾经只能中午喝白酒、吃咸菜的村民,现在餐桌上早已摆上各类品牌的啤酒,咸菜为主的历史一去不复返,新鲜的瓜果蔬菜登上新时期的“历史舞台”。
村民们忙完农活,回家总能享受到桌桌丰盛的晚餐。从他们洋溢着笑容的脸上,时时透露出生活富足后的欣慰和喜悦;从村民谈笑风生的话语里,时时表达着对党中央的感谢、对胡书记和温总理的感激之情。
管理趋于开放,凸显民主和谐新成绩
近几年来,中央连续下发“一号文件”,关心农民生活、农村发展、农业进步,中央的宏观调控不仅帮助农民获得了富裕的生活,而且也提高了农民对自我管理的认识,基层政权建设进一步发展,基层民主逐步拓展。村民委员会一改过去的官僚作风,注重参考村民意见,对于农村发展中的大事,集思广益,实行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领导下的民主相结合,不仅保证了多数村民的满意,而且村委会还赢得了众多村民的支持,为工作的顺利开展夯实了基础。
记得02年我来北京上大学之前的那个暑假,正赶上村委会选举,由于农村固有的家族观念根深蒂固,因此给民主选举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加之以前的领导班子成员年龄偏大,学历不高,对民主管理的领悟能力不强,造成村里拉帮结派现象严重,村民难以在农村的很多大事上达成共识。而新选举上来的这套领导班子,学历普遍在高中以上,而且各大家族、各姓氏、各地理区域都有代表,因此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也有利于中央政策的贯彻执行。在02年国庆节回家的时候,我看到村里正在修公路,这条宽阔的柏油马路修建方案正是新一届村民领导班子集思广益的成果,它将取代以前那条窄窄的小马路,为交通增加了便利。随后,两条公共汽车线路也改从村里经过,使村民出行更加方便。
五年来,每次回家时,我都能看到村里发生的巨大变化:科学发展观的宣传条幅挂在柏油马路的两旁;村务公开取得了巨大成绩,村民随时可以监督村委会的举动;村民会议旁听制度建设成效显著,扩大了民主,提升了村民自治的信心;村里的广播适时宣传与农村发展有关的各类新闻动态,确保村民亲身感受到党和国家对自己的关心;村务大事实行公开制,每件大事都公布集思广益的时间和地点,充分发扬民主管理的精神,提高村委会的认可度。
科技全面开花,助力精神面貌大改观
“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早已不是现代化的代名词,近几年来,现代化的浪潮在农村也是一浪翻过一浪,DVD、手机、电脑……这些过去听上去有些陌生的名词,如今在村里见到它们早已不是什么难事。现代化的信息沟通工具,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过去的闭塞被当今的开放所取代。人们从电视上了解外界信息,从网上查询旅游路线,通过手机与远方的朋友聊天。
记得上大学的时候,家里只有一部电话可以与亲戚联系,而且长途电话费比较贵。现在不同了,看到村民们基本上人人都有了手机,六十多岁的爸爸妈妈也想买手机了。就在去年,我和姐姐分别给爸爸妈妈都买了新手机,现在长途电话费也便宜了,工作了的我随时可以拿起手机给爸爸妈妈打电话。为了及时提高爸爸妈妈的精神生活,我每天都给爸爸妈妈发至少一条以上的短信,告诉他们北京发生的变化,告诉他们奥运场馆的建设,告诉他们北京地铁的修建情况。通话中,爸爸妈妈也迫不及待地告诉我家乡变化的方方面面,使我时时有种回家看看的冲动。
过去村里耕种土地费时费力,村民都很辛苦却赚不了多少钱,现在好了,土地耕种实现了从机械化向电气化的大踏步转变。记得02年之前,每次给地里浇水,爸爸都要开着拖拉机,拿上输送水的管子,带上铁楸等工具,到水井旁边去抽水。有的时候顶着太阳从早晨一直浇水到夜里,十分辛苦。现在给土地浇水,早已不用开着笨重的拖拉机去地里了,爸爸拿上水井钥匙,到地里打开水井,直接电力浇水,既不用炎炎烈日下劳作,也不用带那么多工具,浇水所用时间也不会很长,六十多岁的爸爸反而将种地当作了一种乐趣和锻炼身体的有效方式,看到他每天乐呵呵的,仿佛浑身都是用不完的劲,俨然一副年轻人的样子。
耕种的电气化大大缩短了村民在地里耕作的时间,很多年轻的小伙子、小姑娘都用富裕时间兼职做起了手套生意,不论男女老少,都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充实自己的生活。过去胡同旁边坐着晒太阳的老大爷不见了,他们或者帮着儿媳带孙子,或者到工厂看门,或者到学校食堂找点杂活;过去没事就坐在桌旁搓麻将的中年妇女也不见了,她们或者兼职做起了厨师,或者手工缝制皮手套,或者成立小型幼儿园,帮助那些工作比较忙的年轻夫妇带孩子……
是啊,农村是个大舞台,只要你有能力、有想法,就能在舞台上充分展现你的才华。科技的发展带来了村民精神面貌的改观,减少了游手好闲的人,增加了卖力劳作、积极思考的人们,相信这种思想层面的进步,一定会带来农村更大的改观。
教育实现整合,深悟和谐育才之道
上学这么多年以来,家乡教育的发展可以用“摸索中前进、曲折中提高”来形容。近几年来,在和谐发展观指导下的农村教育,逐步实现了资源的有效整合,摸索出一条适合农村实际的发展道路,因此实现了大踏步前进。
在自己的小学阶段,基本上每个家庭有两个孩子,因此村村有小学(包括学前班、小学1至4年级),每5至6个村有一个高小(包含小学5年级和6年级),每个乡有一个初中,一个县里有一个比较大的高中。现在不同了,计划生育初见成效,每3至4个村有一个小学,相邻的两个乡开始合作办中学。为了扩大受教育范围,县里又新办了一所中学,加上职业教育中学,现在受教育学生的范围普遍扩大,提高了村民整体素质。联合办学不仅可以集合大家意见,有利于采取更好的办学模式,整合资源,发挥优势,而且教育发展思路更贴近实际,避免了无意义的攀比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在和谐社会建设中,村民意识到知识的力量,更加重视教育投入,争相把孩子送到学校学习,尽量为孩子提供学习的便利条件,把自己的梦想寄托在孩子身上。教育资源的整合,村民意识的转变,为农村教育的快速发展铺平了道路。
在建设科学、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新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广大农村翻天覆地的变化,充分展现了党中央指导思路的正确性,体现了以胡主席为中心的中央领导班子亲民、爱民、信民、为民的良苦用心。家乡的变化还有很多很多,父老乡亲的啧啧称赞还有很多很多,相信只要大家牢固团结在党中央的周围、充分发挥聪明才智,脚踏实地、辛勤劳作,新农村的腾飞将指日可待,和谐社会的目标将不远矣。
让我们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