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的遗愿,儿子的理想
我的父亲是一位普通的共产党员,他在大连本溪某部服役了5年,回乡后担任过本大队民兵连长,本县风滩电站建设兵团本公社分队指导员,乡农机站汽车司机。虽然他始终都没有弄懂党的改革开放的市场经济政策,没有率先致富家庭和把乡亲们带向一个致富的道路,但他却是一个乐善好施,乐于助人,始终忠于党的共产党员。
1992年元旦,我回家参加我堂妹的婚礼。当时我已大学毕业在一所乡中学教了2年半书,由于自己工资低而物价又随着时间在飞快增长,自身难保的我更无力资助贫穷的家庭。我整天都苦于思考如何先富起来,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社会环境等问题。这次回家父亲与我作了一个较长时间的交谈,他并没有谈什么致富、市场和经营等热门的话题,除了一大堆做人的原则与道理以外,他特别强调了两个基本问题,一是要求我找女朋友结婚;二是要求我加入中国共产党。
没有想到这竟成了我们最后的一次谈话。就在这月下旬的一个早上,我工作的那个乡的政府办公室通知我过去接电话,得知我父亲遇车祸了。我步行了30多公里的山路,到达县城已经是下午3点左右了,亲戚们阻止我到事故现场,我便直接坐车回乡上等幺爸和堂哥他们把父亲接回来。父亲遇难使母亲处在极度悲伤之中,为了母亲和年幼的妹妹我把悲痛强制地藏在心底表现得非常坚强。第二天傍晚,我们把父亲的遗体送回家,征得族人的同意把父亲安葬在一个绿水环抱青山的美丽地方。
从此,关于父亲和父亲遇难的话题我们家每一个成员都不愿提起,大家坚强地生活着,而我却在默默地努力去实现父亲的遗愿。
这年底我采取了一个被称为闪电行动的恋爱,于次年正月与妻子碧儿在我教书的学校摆了几桌酒席,学校领导为我们举行了一个简单的仪式,宣告我们结婚成为夫妻。碧儿进了我们的家门,母亲的脸上才开始有了笑容。以后的三年中碧儿产下了两个仔,母亲更是充满了希望,不管有多么辛苦,她总是乐在心里笑在脸上。
我对爸爸的第一个遗愿的理解是:成家、立家、富家和创建和谐家庭。所以我在1995年底毅然南下来到深圳。在深圳这块热土上,我曾经卖过报纸,并先后在多家台资企业和美资企业做过中层管理人员。在经济全球化和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一个人或一个家庭只要勤奋努力,改变贫穷走向致富之路是容易实现的。我东打西拼,基本实现了父亲的第一个遗愿。
父亲遇难后,我开始慢慢成熟起来。除了工作我几乎没有什么娱乐的爱好和动机,我努力地修炼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质。读书与思考成了业余时间的主要活动,政治经济理论成了我学习和研究的主要方向,不管是宏观经济理论还是微观的经济管理的书籍与资料,只要能到达我的手里我都不会放过,一定要认真的研读。
当我迈向不惑之年的时候,人开始有些懈怠,倍感寂寞和无聊,仿佛是失去或根本就未曾有过人生的目标和意义,于是我潜意识地从心理上开始自查自纠。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发现一个缺乏政治生活和政治热情的人就有可能走向堕落的无聊境地。因此,我重温父亲当年的遗愿。我非常清楚,要实现父亲的第二个遗愿是非常困难的,但我不能就这样懈怠下去、寂寞下去、无聊下去。
我应当主动去找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来抹平那不惑之年的懈怠、寂寞和无聊。直到有一天,我发现了博客这个现代科技的产物的时候,我开始把网络日志的平台变成我抒发激情和观点的舞台。
虽然,我不能实现父亲的第二个遗愿,但我完全可以,也有能力用科学发展观的伟大思想通过键盘上的字母和字符来描绘生活、社会和社会主义的美丽篇章;用科学发展观的伟大思想为社会主义体制下的生活和社会鼓劲、加油!
|